言。發其智用。以言遣言。以理辯理。則妙精圓明。未甞間斷。謂之流注真如。此汾陽所謂。一句明明該萬象者也。得之者神而明之。不死於句下。故其應機而用。皆脫略窠臼。使不滯影迹。謂之有語中無語。此汾陽所謂。重陽九日菊花新者也。三玄之說。本由遣病。故達法者。貴知其意。知意則索爾虗閒。隨緣任運。謂之不遺時。此汾陽所謂。得意忘言道易親者也。
  此覺範之所謂三玄也。自此方教體。至一句明明該萬象。明體中玄也。自得之者。至重陽九日菊花新。明句中玄也。自三玄之說。至得意忘言道易親。明意中玄也。昔古塔主。以汾陽頌。分配三玄。大乖汾陽之旨。今覺範亦從而分之何耶。又覺範每呵古塔主。不合妄立體中玄等名目。今亦暗承而用之何耶。且其釋義。前二玄。亦祇是玄沙古塔主之說。惟後一玄不同耳。是知覺範所論。多任一時之快。矛盾若是。人每愛其才。而遂信其說。其遺害可勝道哉。
  覺範曰。非特臨濟喜論三玄。石頭所作參同契。備具此旨。甞深觀之。但易玄要之語。為明暗耳。文止四十餘句。而以明暗論者半之。篇首便標曰。靈源明皎潔。枝派暗流注。又開通發揚之曰。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濁句。在暗則必合上中。在明則須明清濁。此體中玄也。至指其宗而示其意。則曰本末須歸宗。尊卑用其語。故下廣敘明暗之句。奕奕聯連不已。此句中玄也。及其辭盡也。則又曰。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虗度。道人日用能不遺時失候。則是真報佛恩。此意中玄也。
  以參同之明暗。為玄要。復以三玄。分判參同。大失兩家之旨。文字禪中亦有一篇。與此大同小異。又謂參同即臨濟之句中玄。夫同一參同。亦同一覺範也。所判之不同若此。將何以取信於人乎。吾觀覺範之謬妄。視古塔主。殆似過之。彼一生屢經禍患。跉竮終身。葢有以取之也。豈曰無妄之災乎。

  龍潭考

  宋景德傳燈。止載天皇悟嗣石頭。而不知同時有二道悟。一嗣馬祖。住荊州城西天王寺。一嗣石頭。住荊州城東天皇寺。歷考唐歸登撰南嶽讓碑。圭峰答裴相國宗趣狀。權德輿撰馬祖塔銘。皆可據。及後達觀頴所引。丘玄素符載二塔銘。載之益詳。此無可疑者。但丘銘中。以龍潭信嗣天王悟。此則不能無疑焉。予甞考雪峰語錄。峰對閩王。自稱得先德山石頭之道。又鼓山晏國師語錄序中亦稱。晏為石頭五葉孫。此二書在五代之際。去龍潭不遠。豈應遽忘其所自哉。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一也。又龍潭信家。居荊州城東天皇巷。以賣餅為業。日以十餅。饋天皇和尚。皇每食畢。甞留一餅曰。吾惠汝以蔭子孫。信一日自念曰。餅是我持去。何以返遺我。其別有旨耶。遂造而問焉。皇曰。是汝持來。復汝何咎。信聞之。頗曉玄旨。因投出家。皇曰。汝昔崇福善。今信吾言。可名崇信。由是服勤左右。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二也。又信一日問天皇曰。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皇曰。自汝到來。吾未甞不指示汝心要。信曰。何處指示。皇曰。汝擎茶來。吾為汝接。汝行食來。吾為汝受。汝和南時。吾為汝低頭。何處不指示汝心要。師低頭良久。皇曰。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師當下開解。復問。如何保任。皇曰。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又一日問。從上相傳底事如何。皇曰。不是明汝來處不得。信曰。這箇眼目。幾人具得。皇曰。淺草易於長蘆。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三也。今此三段所證。昭彰如是。而丘玄素塔銘中。以龍潭嗣天王。何得獨異。察知。明是後人。妄將崇信。改入天王塔銘中。以為爭端耳。不然。必將前三段所證之文。一筆抹去。而後可以成其說也。又張無盡甞謂。雲門機鋒似臨濟。宜為馬祖之後。此則齊東野人之語也。古來同稟一師。而機鋒各別者多矣。豈必盡同。如雲門法眼。同出雪峰。若雲門當歸馬祖。則法眼又當歸石頭耶。如丹霞投子機鋒。不亞臨濟。杏山與三聖。皆失機於石室。則丹霞投子石室。又當改入馬祖下耶。又如南泉父子。皆馬祖之嗣也。而不用棒喝。溈山父子。皆百丈之嗣也。而不事孤峻。又當改入石頭下耶。且予甞考雪峰全錄。其禪備眾格。波瀾濶大。故其語有時似臨濟。有時似曹洞。其徒如玄沙長慶保福鼓山安國鏡清等皆然。即雲門雖機用獨峻。而實語不十成。機不觸犯。且歷參曹山疎山九峰乾峰。其語具在如三種病二種光等語。則全本乾峰。此尤其顯然者也。豈可謂其同於臨濟。當嗣馬祖下也。無知之徒。固難與辯。高明之士。可考而知。故作是以告天下智者。幸詳察焉。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十六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十七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編

  疏
  獨詣師造靜室疏

  原夫。無動無靜者。妙道之體。有動有靜者。妙道之用。舍靜趨動者。凡夫之迷。厭動躭靜者。二乘之執。若然。則晏坐深林。株守寒谷。避塵氛而弗入。甘枯木之弗榮。將無蹈二乘之偏轍。乖實教之大旨乎。是葢有微權也。道非靜也。必由靜而後明。道非動也。必由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