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久參而不得力者乎。

  勉會侍者

  學道之士。先須奉戒清淨。然後或參禪或念佛。各隨其便。若參禪。則須日夜孜孜。惟以大事未明為急。看箇話頭。一心究窮。直到大休歇處。方為了當也。若有些毫未了。切不可自欺欺人。作假知識。若念佛。祇要六字。常常自提。一切世間之事。一刀兩段。不復留戀。有此實心。勤修不歇。不患不生安養不成聖果也。勉之。

  示非鏡侍者

  學道之士。莫要於見性。性無形迹。云何可見。祇要你息盡馳求。不為諸妄所惑而已。所以古人云。不用求真。惟須息見。可見。古人真實為人處也。後人見學者全無入頭處。教他看公案。凡看公案者。切莫生別念。生別念。便是偷心。驢年也未有入處。所以但于公案上起疑情。念念不捨。如鷄抱卵。煖氣相續。年久月深。自然透脫。但將悟未悟之際。若被邪境所轉。則前工盡唐捐矣。慎之。

  示恒光上人

  人人具有本性。常自返照。則昭然現前。若逐外緣。則昏迷不醒矣。所以古人看箇話頭。便爾念歸一處。不被外境所牽。久之。境忘緣泯。而本有之光。自然透露了也。若妄生卜度。便入錯路。若要問人。亦增迷悶。所以看話頭之法。只在念茲在茲疑情不散。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此是決定之事。今人不肯看話頭。只管三箇五箇商量。某話頭是如何。某話頭是如何。說得明白了。便謂大悟也。師家既無真正眼目。見他語言相似。便把冬瓜印子印之。謂之得人。師徒互相欺誑。所以今日宗風衰冷。而狐羣狗隊。到處稱尊。以欺天下。其入地獄如箭射矣。上人要參禪。切不可落他家魔黨裏去也。勉之。

  示漢章禪人

  我法本無語。我語不是法。但知法無法。便是真實法。何以故。纔涉語言。反成染汙。須知解絕情忘一句。自然鑑地輝天。若祇在言句上。逐一揣摩。正如螢火欲燒須彌山。無有是處。今汝發心參究。但將一句無義味話。常常提撕。久之。自然雲開日現。又何患虗空之不朗照哉。

  東警語

  為僧首要老實。接物必重慈悲。澹泊安心。乃毓德之要道。精勤鍊行。實作聖之良規。願往蓮邦。切莫留情欲界。思明祖意。必須先斷偷心。發言休可傷人。臨事尤宜觀理。惟寬必能得眾。惟儉方可養廉。亂世當善藏身。退而守默。薄福何由免悔。靜而寡營。要崇中正之標。宜親益友。思消邪僻之習。莫狎匪人。恭以與人。何往弗利。傲而恃氣。觸途難安。大言必自招尤。小心終是寡過。輕毀戒律。必是無賴禪和。好說世榮。豈為高尚大德。見利必趨者忘義。有恩不顧者鮮仁。眼暗何可為人。終成悞己。力小休思任重。必至傷生。聖賢之轍可遵。蒭蕘之言毋忽。

  西警語

  既入僧倫。宜遵佛制。莫隨庸劣之侶。借潤邪資。勿學狂妄之流。貪求放逸。立志定須倣古。檢身切莫狥私。時閱古聖之書。無非寶訓。確遵毗尼之軌。的是明師。恕字終身何行。孔言非謬。謙卦六爻皆吉。易教毋忘。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言語輕浮。決非成器之士。步趨端謹。方是任道之資。禪風已頺。宜守固窮之節。世道久喪。休圖盛化之名。好大喜功之人。少成多壞。寡廉鮮耻之輩。雖得何榮。寧可守己以隨緣。豈得忘身而狥物。智者達觀三世。念念知非。愚僧祇重目前。憧憧造惡。試思鐵城之苦。宜省藥石之言。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十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十一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編

  書上
  答新城江孝廉

  承諭。謂本來無事。何得妄起疑情。忘之則一。疑之則二。故教人起疑情者。是謂將忌作藥。愚意。忘之勝疑。誠如來諭。然忘之一字。亦不容無辨。有迷而忘者。有悟而忘者。有自然忘者。有作意忘者。若執情未破。而作意忘之。果可忘乎。縱曰能之。亦不過昏昏汶汶而已。若疑之之念。固為覺體之障。在有志者。因其勢而善用之。則反可假之。以為破障之術。葢以疑之與悟。其機相待也。其勢相因也。其理一貫也。故求悟者必貴疑。請為居士詳之。夫人心之機。不凝結必不能開豁。如隆冬閉塞。實釀泰元。若氣泄而不完。則其發生也必無力。故貴疑者。貴其疑則凝結也。法界之源不深研。必不能遠到。如雪夜孤軍。深抵蔡城。擒元濟於榻上。豈為分外。若以披靡之卒。遊其外藩。望蔡州若天上矣。故貴疑者。貴其疑則深研也。是知。疑為悟因。悟為疑果。殆若暗之必有明。而吸之必有呼矣。可無疑乎。可無疑乎。至於疑而悟。則悟且不存。疑於何有。正足下所謂忘之則一者是也。豈更憂其將忌作藥哉。狂瞽之談。有凟玄鑑。惟冀採擇幸幸。

  與僧論不許參禪

  吾聞。禪之與教。非有二也。教為禪詮。禪為教髓。執文義而守詮。禪亦為教。離文義而契心。教亦名禪。昔永嘉精天台觀法。因閱維摩經有省。後謁曹溪。遂承印可。乃曰。分明佛勑曹溪是。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