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透脫之日。回視一大藏教。無一非單傳直指。西來大意矣。勉之。

  示無安上人

  淨土一門。別無巧說。祇要這一句佛號。時時不斷。念念不忘。不要管是理持。是事持。這一句子純熟。如雲開日露。事也了。理也了。更有一句事理不到的。也了但今日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其故何哉。祇為你口說極樂。意戀娑婆。如何去得。所以念佛人。須持起一把金剛寶劍。將許多閒情。一截截斷。方有趨向分。又有一等人。纔念佛又愁不悟道。却要參禪。心挂兩頭。功不成就。全不知。念佛也是這心。參禪也是這心。參禪參得到的。念佛也念得到。昔蘇東坡。初參禪無入處。後見東林總。總曰。你的障與諸人不同。須是死心。念一箇佛號始得。東坡依之。單持阿彌陀佛。久之得入。乃述偈曰。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渠是什麼聰明人。乃能死心於此得入。今人纔識。得之乎。也者便說我是高明人。怎肯守著這愚法。看來真自愚也。上人若肯信受。便請加鞭。更勿躊蹰。斯為善耳。

  示爾袾上人

  汝要我明白開示麼。殊不知我宗門中。實無委曲處。實無隱諱處。皆是明明托出。祗為你自生障蔽。所以。白雲萬里。若是箇沒意智漢子。自然如鏡照鏡去也。如昨小參云。曲如箭。直如鈎。小是海。大是漚。蚯蚓驀過東海。跛鼈跳上雲頭。已是滿盤托出。怎奈你却疑三疑四。不能直下領荷。如今向汝道。直如箭。曲如鈎。大是海。小是漚。神龍驀過東海。玄鶴飛上雲頭。你還信得麼。信得便請領去。

  示密因上人

  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教中道。祇是箇妄明一生。便見有山河大地。妄明不生。則山河大地。無非清淨本然。這箇道理。教中太煞明了。當時長水難道不知如何。竟抱疑不釋。往參瑯琊覺。便問云。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瑯琊便憑陵答云。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問也恁麼問。答也恁麼答。因甚長水便悟去。須知宗門中。別有長處。無非要坐斷你知解。脫釋你名言。令你直下領略。現量親證。若祇如教中恁麼道。雖解得十分明白。怎奈山河大地。依舊障塞眼睛。清淨本然。依舊白雲封褁。正如說食不能飽人。何以故。為渠祇以比量識心。依著名言揣擬。如隔墻見角。比之為牛。隔山見烟。比之為火。豈是真實哉。今上人。但於瑯琊答處。常常提起。看他是箇甚麼道理。他時後日忽然捉敗。瑯琊却向鼓山門下。喫痛棒去。勉之。

  示太雅上人

  昔孫思邈曰。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此語非獨在世法中。為名言。即在佛法中。亦為名言。凡有志於學佛者。首要一箇大膽。直將成佛作祖。為己分內事。一切人天小乘。俱非所願。況區區聲色之末乎。有此大膽。方有趣向分。雖有大膽。而無小心。則麤率鹵莽。其流至於猖狂自恣。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自以為高。而實卑。自以為進。而實退故。須一箇小心。有小心。方能韜光斂彩。潛思密究。深造而至於自得也。深造而至於自得。則靈光渾圓。照滿十方。更無偏滯之執。若未能至於自得。則東倚西靠。右牽左扯。如獼猴上樹。無自繇分。無自繇分。豈有出生死分耶。故智欲其圓。智光既圓。其行必方。非智外有行。行外有智也。率此本圓之智。全無隱僻之礙。自無不方之行矣。若行而有未方者。必其智有未圓。或習氣未淨也。智有未圓。固當勉力參究。打破最後一結。若習氣未淨。更須照。管保任。如古人牧牛之說。未可縱他犯人苗稼。到得如露地白牛。趂亦不去。方可任他出門耕飜大地去也。雅上人以絹來請法語。彼年少力強。有志斯道。而千里之行。慎於跬步。故為詳之。

  示印朗上人

  凡要參禪。須是先要打疊得。意根下十分乾淨。方有趣向分。若意根下。有許多不淨的意思。縱饒用工真切。而病根必乘間而發。必然別有境界現前。十箇五雙。落在魔道。雖因緣到時。亦多出世。稱善知識。而心必毒。如蛇猛。如虎媚。如狐狡。如兔專。逞人我。妄起生滅。一朝報盡。入地獄如箭射。故知。必先要箇乾淨心腸。既有此心腸。逢著一則。機緣過不去。便須勇猛向前。直要究明。不悟不已。決不可將知解揣摩。他是什麼道理。若暫起此念。便隔千里。何也。為這箇不是知解邊事。為無始劫來。被知解埋沒故。今日教你參話頭。正是要你意識不行。庶天光忽露得。見本來面目。若一用知解。則緣木求魚。決無得理。既自己不可揣摩。亦不可求人說破。何以故。為這箇不是言語上事。的要親證。若他人口上說破。我便將識心領略。則重增埋沒了也。但只要時時提起。念念追究。如尋箇要緊物相似。穿衣喫飯時。迎賓送客時。隨眾作務時。竝如是尋討。不暫放下。尋來尋去。忽然[囗@力]地一聲。身心世界。一切平沉。一段圓光。輝天鑑地。本無向背。亦無中邊。千七百則。是什麼臭爛葛藤。三千諸佛。是甚麼野狐精魅。到此之際。順行逆行。天亦莫測。左之右之。聖亦難知。有何三界可出。聖位可安也。是謂大丈夫之事。切宜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