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却鼻孔。曰最初句與末後句。相去多少。師便咄。
  問。向去底人。因甚不居正位。師云。死水不藏龍。曰却來底人。因甚不住偏方。師云。有為終不貴。
  師因失跌。僧問。昔宣律師。因行道失跌。天人為之捧足。今和尚因晒經失跌。天人向甚麼處去。師云。汝但問取天人。
  昔僧問保福云。龍披袈裟一縷。金翅鳥不能吞。今僧全披。因什又被虎吞却。福作忍痛聲。僧請師別語。師別云。袈裟有時護不及。僧云。因甚護不及。師云。二祖往鄴都。

  受戒三問

  戒必師師相授。請問威音王。從何人受戒。  戒光從口出。非青黃赤白。畢竟作何色。  破戒比丘。不墮地獄。既是破戒。因甚不墮。

  室中六問

  五虎攢羊。如何救得。此羊出去。  離却語默動靜。別通箇消息來。  苕溪一滴味異眾流。未審。是甚麼味。  真寂門前。烟波浩渺。不假舟楫。如何得渡。  眼空宇宙。脚踏毗盧的人。因甚猶在半途。  倒挂須彌。逆旋日月的人。因甚猶遭痛棒。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八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九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編

  法語上
  示本照上座

  本來成佛。因甚自取沉淪。本有家珍。何故拋却外走。祇為一念生迷。致使百非俱集。由是甘受波吒。不能自出。正如人在夢中。受大苦惱。擺脫不得。若道是有。分明是夢。若道是無。現今受苦。忽然老鼠飜盆。破夢而出。則夢中之事。更不必論其有無。又況乎捨之取之哉。上座夢中之事種種非一。苦惱亦非一。要取取不得。要捨捨不得。日以繼日。歲以繼歲。無有覺時。則苦惱亦無有已時也。應知。處這境界。無有別方。得箇擺脫。祇要識得渠是夢。識得渠是夢。豈更有人。於已夢之事。而作取捨之想。動哀樂之情哉。然睡葢既深。要醒亦良不易。曾記得。先佛有一偈。曰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上座能將此偈。常持不輟。深究其旨。有朝磕著觸著。則大夢必醒。管取呵呵大笑去也。既到這般田地。不用問人。任你獨居也得。領眾也得。縱橫自在。出沒無方。又何論瑣瑣細末哉。余居荷山八載。唯得上座往還最稔。今有鼓山之行。乃從予求法語。夫法本無法。語有何語。凡有語言。盡非實義。但仁義道中。未可以無言也。乃為諄諄如此。他日大夢醒後。唯無呵罵為幸。

  示某上人閉關

  余聞。古之學道者。愽參遠訪。陸沉賤役。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百苦無不備甞。竝未有晏坐一室。閉關守寂。以為學道者也。自入元始。有閉關之說。然高峯閉死關於天目。乃是枕子落地後。非大事未明。而畫地以自限者也。入明乃有閉關學道之事。夫閉關學道。其最初一念。乃是厭動趨寂者也。祇此一念。便為入道之障。況關中既不受知識鉗鎚。又無師友策勵。癡癡守著一句話頭。如抱枯樁相似。日久月深。志漸靡力漸疲。話頭無味。疑情不起。忽然轉生第二念了也。甚至身坐一室。百念紛飛者有之。又何貴於關哉。今上人既發心入關。便當具真實心。發決定志。將生死二字。貼在額頭上。勇猛向前。更勿擬議。如一人與萬人敵相似。我若不殺死他。他必定要殺死我。苟不[拚-ㄙ+ㄊ]命殺出。豈有自活之日哉。直須一日緊過一日。一月緊過一月。逼來逼去。如老鼠入牛角。則自有活路去也。

  示惟謙上人

  我甞謂學道之士。第一要信得及。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守得堅。有此三要。方可學道。何謂信得及。信得我本來是佛。不少一毫。又信得佛祖垂下一言半句。等閒如倚天長劒。必能斷人命根。有此實信。方可策進。若稍涉狐疑。策進無由。所以要箇信得及。何謂放得下。人被許多虗名浮利恩愛業緣種種牽纏。如鐵城銅鎖。無能自解。必須勇猛奮發。一切斬斷。再不復顧。方可策進。若稍有留戀。必遭絆倒。所以要箇放得下。何謂守得堅。緣人一時感激向前。亦似信得及放得下。但恐遭逆順二風吹將去。則信者不信了也。放得下者。依舊要擔取去了也。所以要箇守得堅。具上三者。然後看一句話頭。不管生不管死。不管閒不管忙。盡力提撕日久歲深。自然瞥地。此是歷代諸祖已行的路。上人勉之。

  示黃孟揚居士

  眾生所以不能出生死者。只是箇迷。何謂迷。以其妄識橫起。見有外境也。既見有外境。則有好醜。既有好醜。則有愛惡。既有愛惡。則有取捨。既有取捨。則有善惡。既有善惡。則有果報。善極生天。惡極沉地。總屬輪迴。無有休息。今要破此外境。首要斷此妄識。此妄識從無始劫來。根深蒂固。豈可容易。然此妄識。全無實體。所以亦非難斷。若得本光一透。便可立破。古人有於一言之下。立地承當者。非是誑語。但眾生根機遲鈍。未能頓悟。所以歷代祖師。教人看箇話頭。看話頭者。非可悠悠地過去。直須切上加切。勇猛向前。如單鎗匹馬。遇著三軍圍繞。直須[拚-ㄙ+ㄊ]命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