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普葢。似地普擎。無有能報盡者。今欲報盡有生之恩。須明無生之理。良久云。泥牛耕練色。木馬嘯春風。雙江無一滴。滔滔向海東。
  上堂。春風浩蕩。淑氣氤氳。枝頭鶯語。聲聲喚遊子歸家。墻外桃腮。色色見毗盧出位。此中若有仙陀客。便可一擔領荷。雖然。也不可草草。須知有洞山道的。洞山大師云。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渠既是我。因甚又道我不是渠。若不識此意。便落在洞山三滲漏。亦落在乾峯二種光不透脫。亦落在曹山四禁。如何做得洞下兒孫。老僧今日。不覺頓揚家醜。只要諸人得箇真正鼻孔。不失曹洞血脉。還有麼。噫。出頭天外看。誰是箇中人。
  孫鷲林冏卿居士請。上堂。今日孫鷲林冏卿居士。為薦夫人林氏。屈老僧到此。發明往生之旨。夫吾心。本有一片乾淨國土。非有生非無生。亦非非無生。祇為諸人粘妄發光。變成五濁凡區。古佛乃教人修離垢之行莊嚴之功。由是變為極樂淨土。夫五濁凡區。與極樂淨土。總是浮光幻影。無有真實。若究其實體。則身心世界。無非一如。本無變易。正如今日。雲迷霧集。大雨淋漓。天實未甞動著。倏忽之間。雲收霧散。杲日當空。天亦未甞動著。但此一如之體。不可容易擬議。若只在情識中卜度。隱隱地見有箇物。則祇是一箇泥團子了也。諸人須打破泥團。跳出虗空。則盡十方世界。總是一箇無量光佛身。盡十方世界總是一箇寶蓮花淨土。更欲何生。更欲何往乎。這裏正是諸人往生處。不可不知也。大眾久立。珍重。
  不遠禪人薦親請。上堂。昔那吒太子。欲報親恩。乃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然後現本身。為父母說法。既析骨肉還父母了。又喚什麼作本身。又喚什麼作本身所說之法。雲門云。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祝/土]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傅大士云。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若會得此意。則一切有情無情。一時成佛。又何父母之不度脫哉。至於今日。事體又別。不遠禪人欲報父母之恩。更不消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止將父母所生之身。為父母請法。老僧亦止將父母所生之口。為大眾演說。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別。噫。不因漁父引。怎得入桃源。珍重。
  茂熙上人薦親請。上堂。孝之一字。儒家謂之天經地義至德要道。至我釋門。梵網一經。演說菩薩大戒。開口便道孝名為戒。亦云孝順至道之法。是儒釋竝以孝為首重也。但吾釋之孝。與儒不同。儒者之孝。不過口體奉養。盡誠盡敬。立身揚名。葬祭以禮。孝之道惟斯而已矣。吾釋之道。則異於是。葢以人子所有法身。即是父母之本身。若能知此法身。然後加奉重之功。念茲在茲。至於承當擔荷。一旦頓忘。則與法身冥合無間。古人謂之著力推爺向裏頭。又謂之全身歸父。到此。始稱孝順之子。不然。雖能立身揚名葬祭以禮。亦祇是一場夢事。其與父母之精神命脉。逈然違背。又安能孝乎。大眾不可不知。珍重。
  三山鄭道恭道人請。上堂。今日四月五。打起鼓山鼓。驚得石人忙。跳出庭前舞。木人問言。你因甚如此。報言。只為王宮生悉達。多少歡喜。多少愁苦。木人言。何不向父母未生前安處。卓拄杖云。老僧今日正令當行。將二人各打三十拄杖。趕出三門去。何以故。你看。世尊初生。乃至雙林入滅。還曾出得父母未生前否。皆是後人眼見空花。妄生枝節。真淨界中。實無是事。珍重。
  誕日。溫陵陳太忍等請。上堂。枯木巖前一橛禪。不明五位并三玄。行年七十有三歲。執拗全無有變遷。諸方笑罵渠不管。坦然高臥白雲邊。任他賢聖俱訶叱。一橛甘將蓋地天。諸仁者。似者等無用老頭陀。正好填坑塞窟。安用請他上堂。然事既到此。不容空過。仍將者一橛。與諸人結箇緣去。舉拄杖云。大眾會麼。卓一卓。下座。
  海藏禪人薦師請。上堂。道存上座。親參博山。真操實履。垂三十載。今以病來鼓山。約日期時。端坐而化。茲當四七之辰。其眷屬屈老僧到此。不免舉舊日葛藤。與諸人商量看。昔僧問雪峯。亡僧遷化。向什麼處去。峯云。如冰歸水。後舉似玄沙。沙云。某甲則不然。峯云。子作麼生道。沙云。如水歸水。二大老千古龜鑑。後學稟承。鼓山安敢步趨。只得別道去也。若問亡僧遷化向什麼處去。答云。如空歸空。諸人且道。老僧底與古人底。相去多少。不免再為頌出。冰來歸水待消融。水若歸時尚有蹤。虗空本自無分合。到底無歸絕異同。
  壽寧秀生靜主請。上堂。僧問。受戒之人。殺生害命。持呪懺悔。撞著箇殺佛殺祖底來。作麼生懺。師云。你還殺得麼。進喝一喝云。殺却了也。師笑云。錯。乃云。佛祖妙道。至易至近。即在尋常日用之間。無有難知難行之事。又安用殺佛殺祖。費許多氣力作麼。祇如今日打鼓撞鐘。各人披衣拈具。脚輕步快。趨上法堂。展具三拜。收具聽法。一一天真。一一明妙。竝不違時失候。即此便是世尊不說說底。迦葉不聞聞底。亦便是諸佛諸祖說不到底。又安用殺佛殺祖為。所以古人云。善哉三下板。知識盡來參。既善知時節。吾今不再三。古人如此吐露。更有何事。然亦須知有箇避忌處。如何是避忌一句。止許恁麼知。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