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君臣五位旨訣

  曹山曰。正位即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帶者。冥應眾緣。不墮諸有。非染非淨。非正非偏。故曰虗空大道。無著真宗。從上先德。推此一位。最玄最妙。要當詳審辨明。君為正位。臣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語時。有僧出問。如何是君。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虗。如何是臣。曰靈機弘聖道。真智利羣生。如何是臣向君。曰不墮諸異趣。凝情望聖容。如何是君視臣。曰妙容雖不動。光燭本無偏。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無內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稱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宗法要。乃作偈曰。學者先須識自宗。莫將真際雜頑空。妙明體盡知傷觸。力在逢緣不借中。出語直教燒不著。潛行須與古人同。無身有事超岐路。無事無身落始終。

  大陽玄頌

  不立功勳坐廟堂。羣臣何敢望清光。沈沈禁殿尊嚴甚。寂寞無人夜未央(君)。
  文經武緯定中華。徧立階梯贊國家。功業已隆加九錫。與君神氣隔些些(臣)。
  位尊九五不曾居。常與羣臣共一途。不隱後官天下治。免教夷狄望來蘇(君視臣)。
  念念輸忠不敢欺。頭頭奉重丈夫兒。君看千里長安道。玉鐙皆趨闕下歸(臣向君)。
  臣主相忘古殿寒。萬年槐樹雪漫漫。千門坐掩靜如水。只有垂楊舞翠烟(君臣道合)。
  無中有路透長安。劫外靈枝孰敢攀。寶殿苔生尊貴重。三更紅日黑漫漫(總)。

  曹山四禁

  莫行心處路。
  心有所忻之處。即是偏蔽。雖極其玄妙。亦不可行。必須心心無處所。方是衲僧行履也。
  不挂本來衣。
  本來衣。乃認得法身。而法執不忘。己見猶存。墮在法身邊。必須翻轉窠臼。始得妙用全彰。
  何須正恁麼。
  道本無方。擬之即失。說正恁麼。早不恁麼。故不可擬。
  切忌未生時。
  道貫古今。豈局未生。若祗認著父母未生前。一段空寂境界。以為自己。豈不見同安察云。迢迢空劫勿能收。作此見者。乃墮空落外之流。故切忌之。

  曹山三墮

  曹山曰。凡情聖見。是金鎖玄路。直須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須具三種墮。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斷聲色。三者不受食。稠布衲問。披毛戴角。是甚麼墮。師曰。是類墮。問。不斷聲色。是甚麼墮。師曰。是隨墮。問。不受食。是甚麼墮。師曰。是尊貴墮。乃曰。食者。即是本分事。知有不取。故曰尊貴墮。若執初心。知有自己及聖位。故曰類墮。若初心知有己事。回光之時。擯却色聲香味觸法。得寧謐。即成功勳。後却不執六塵等事。隨分而昧。任之則礙。所以外道六師。是汝之師。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食者。即是正命食也。亦是就六根門頭。見聞覺知。祇是不被他染污。將為墮。且不是同向前均他。本分事尚不取。豈況其餘事耶。師凡言墮。謂。混不得。類不齊。凡言初心者。所謂悟了同未悟耳。
  正命食者。教中有邪命食。正命食。邪命食。有四。仰口食。下口食。方口食。維口食。是也。正命食者。惟依乞食法。清淨自活。是也。今曹山立正命食者。意謂。受一切法。同名邪命。不受一切。是為正命。言三墮者。大修行人。本無所住。然亦暫有所寄。隨處自在。如鴈過長空。影沈寒水。豈有滯礙哉。故此墮字。是借義。非實義也。五燈會元。於尊貴墮後。復有乃曰食者一段。文義乖謬。予甚疑之。及見後有師凡言墮句。出一師字。方知是後人註釋之語。今不槩論。姑舉其一二訂之。如云本分事知有不取。故曰尊貴墮。是墮字作借義說。下文又云。執初心知有自己。及聖位。為類墮。是又作實墮了。其謬甚矣。又曹山云。披毛戴角是類墮。是異類中行。乃後後行徑。今則云。初心知有自己。及聖位。豈曹山之意乎。又僧寶傳中。亦戴此段。但多為改削。凡十四句。其義仍乖。如首句改云。冥合初心而知有。是類墮。夫初心知有。亦非披毛戴角之意也。又智證傳中。謂三墮之名。皆本聖經。乃改類墮。為不斷聲色墮。其悞後學甚矣。今并訂之於此。
  明安甞釋此三墮曰。此三語。須明轉位。始得。一作水牯牛。是類墮。師曰。是沙門轉身語。是異類中事。若不曉此意。即有所滯。直是要伊一念無私。即有出身之路。二不受食是尊貴墮。師曰。須知那邊了却。來這邊行履。若不虗此位。即坐在尊貴。三不斷聲色是隨墮。師曰。以不明聲色。故隨處墮。須向聲色裏有出身之路。作麼生。是聲色外一句。乃曰。聲不自聲。色不自色。故曰不斷。指掌。當指何掌也。
  按曹山云。須具三種墮。是必一念無私底。方能類墮。必不守尊貴底。方能尊貴墮。必透過聲色底。方能隨墮。是墮之名。乃權立也。今大陽謂此三種。須明轉位。是實有所墮。故須轉也。與曹山之意大乖。然余考明安別錄一書。中載五位頌。洞山五位頌註。又以四賓主配入四料揀。及此三墮之說。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