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何曾有去來。如是住而無所住。摩醯眼向頂門開。
  唯憑者箇薦嚴妻。借路經過般若池。撒手那邊無避處。大洋海裡火星飛。
  威風凜凜實難棲。正是靈山受記時。老倒月林無別說。非心非佛總非非。

  辭李大諫再住萬壽

  年來老倒覺癡頑。振作叢林豈等閑。珍重賢侯休更問。且容懶散臥雲間。

  靈巖金鉢堂。化長明燈

  龍潭吹滅帋燭。真箇人天眼目。舉似龐公點頭。祖祖燈燈相續。

  上伯井亭

  曹源一滴水。散作人間瑞。茫茫宇宙中。幾箇知慚愧。

  童子求頌

  山童山童。叉手當胸。高低普應。常在其中。

  惺惺石

  惺惺石上坐頻呼。絕後依前又再甦。自古自今無變異。直教覰著眼睛枯。

  月林觀和尚語錄(終)


  為人師友。人天眼目。與一切人不同。凡事更宜子細。不可草草。一言半句。落在人耳。作萬古罵門。寺門大小事務。盡付司局。不可屑屑地。放教肚皮如海闊。世間無物不包容。專一行方丈職事。晝夜不捨。與兄弟朝參暮請。單明此事。凡百省緣。諦審先宗。是何標格。老僧四十年前。在潭州龍牙山。見信無言和尚。逐日入室。與兄弟說話。入室罷。不下田使牛。便入園種菜。放作隨人工瓦椀竹筯。生平一紙衣布袴而已。豈非文章之士張安國。迺天下狀元。尊敬之為師。今之長老。此風掃地。令人塞心。子宜自勉。雖然。又要左右辨事得人。道心廣大。凡事聽徒主法人區處。始得內方外圓。不可杜撰取笑傍觀。須知此語無窮極。只恐滄溟有盡年。嘉定丙子十月中澣。澄翠庵月林老僧師觀。書付天平方丈孤峯長老。

體道銘

  上士參玄人。光陰莫虗棄。渡江須用船。為人須有志。名相各不同。非一亦非二。佛法苦無多。於中無別伎。動著關棙子。非師自然智。徹底老婆心。觸人無忌諱。剎境一毫端。到此無迴避。唱起德山歌。道者合如是。佛祖出頭來。吞聲須飲氣。作略這些兒。古今無變異。混沌未分時。早有箇田契。人人本具足。不肯回頭視。箇箇達本鄉。切忌著名位。過去諸如來。不離而今咦。現在諸菩薩。轉次而受記。智者暗點頭。心空親及第。愚人不信受。拋家自逃逝。哀哉猛省來。現成真活計。箇裏用無窮。宗門第一義。左古逢其源。亦不離行市。銅頭鐵額兒。腦門須著地。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祭文

  維嘉定十年。歲次丁丑。四月丁未朔。十六日壬戌。朝奉大夫主管建寧府武夷山冲佑觀陳貴謙。謹以齋蔬香茗之奠。致祭于新圓寂月林大禪師。鳴呼。學佛之道。以偏為病。行不究理。理或遺行。既落斷常。云何究竟。堂堂月林。獨得其全。高提心印。佛祖單傳。六度齊修。果滿因圓。毆辱怒罵。消融太空。包笠翛然。任性西東。我始識師。闔廬之城。契濶歲年。再見益親。今我來遊。值師示疾。雷音晝吼。蛻質夜寂。深知至人。本無來去。而我何為。未忘惻楚。迦陵絕鳴。眾鳥飛舞。豈惟緇流。莫破聾瞽。吾道非耶。失此良助。尚有後緣。重為師舉。寶實的子。素所印許。當結法社。龍山之塢。師逝不遠。與之共住。齋饌陳前。尚證我語。 尚饗。

月林觀禪師塔銘

    朝散大夫知太平州軍州兼管內觀農營田事陳貴謙撰
    朝奉郎尚書禮部員外郎陳 誼書
    朝請大夫真寶文閣兩浙路計度轉運副使趙伸夫篆
  師名師觀。道號月林。福州候官黃氏子。八歲牧牛。鞭叱間忽若有省。遂屏葷血不茹。十四歲。入雪峯山投忠道者出家。尋至荊南二聖寺。朝夕研究趙州狗子話。因洗盞次。口自成頌。從此慧解橫發。師心知其非。不作聖證。閉門苦參。二十四。祝髮受戒。具禮住山戒準為師。時證老衲住澧州光孝。道法盛行。師徑造其室。衲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面前香臺。作麼生轉。師云。築著磕著。衲叱云。去。會衲退席。師往來雲蓋溈仰者四秊。復歸雪峯鼓山。時可菴然。尤溪印。俱在閩中。師歷扣與之爭鋒。然自以為未足。聞老衲移住饒之薦福。即徒步從之。看雲門話墮話者又十年。一日遶蓮池而行。自舉云。那裏是有僧話墮處。豁然大悟。遂造方丈自通。衲問。誵訛在什麼處。師云。豈不是張拙秀才語。衲云。禮拜。即以法衣付之。自此盡得向上機用。前無堅壘矣。衲遷四祖。移大洪。師皆與俱。又甞至廬陵。見常不輕。舉不是心不是佛話。師叉手。常率眾留師居第一座。久之東遊雪竇山。足菴鑑舉以立僧。遊育王山。佛照光問師。悟底人還有自己也無。師云。適來舉似禪師了。照云。漆桶。師即喝。照知師為老衲法子。問那裏是者僧話墮處。師云。文不加點。照益奇之。一時禪林法窟。爭欲得師為上首。常不輕住瑞巖。塗毒策住雙徑。皆以偈延師分座。師皆諾之。塗毒又贈偈云。喪盡平生家珍。偶到徑山峯頂。塗毒微笑一聲。唯渠點頭自領。繼又為遯庵演。無證修分座說法。於蘇常間。緇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