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
  特 旨馳驛平江。交割撥賜田把歸寺。上堂。動若行雲。止猶谷神。既無心於彼此。豈有象於去來。山僧欽奉 聖旨。特往平江。交割撥賜田土。一去一來。四十餘日。諸禪德且道。是有去來耶。無去來耶。若道有去來。未具衲僧眼在。若道無去來。未具衲僧眼在。畢竟如何。客路如天遠。皇恩似海深。
  上堂。今朝五月初一。萬法本來空寂。山前二麥已熟。監收莫教狼籍。街坊善巧化人。軄務荷擔竭力。長老住持事繁。討甚衲僧氣息。一隊古佛參堂去。
  上堂。掃除佛祖玄關。拈却衲僧巴鼻。今朝初一。明朝初二。便下座。
  上堂。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師子咬人。狂狗逐塊。
  八月十二日。文宗皇帝聖忌。滿散藏經。上堂。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故我 文宗皇帝。道高一代。功蓋百王。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連百福而長今。茲焉諱日斯臨。現前眾等。披閱一大教。用資聖駕。住持臣僧(某)陞宇此座。舉唱宗乘。一句全提。分明舉似。卓主丈。三十三天撲帝鍾。大元國裏日卓午。
  江心北隱和尚。華藏西洲和尚至。上堂。祖庭寂寞甚。弟兄能幾人。彈指十年別。唯喜道彌尊。遂拈主丈云。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法王大寶。自然而至。諸禪德。法王大寶既至。諸人還見麼。卓主丈。華藏海中不動搖。吞爍乾坤迥然照。
  端長老住宜興保安。上堂。舉趙州示眾云。我者裏有出窟師子。□有在窟師子。只是難得師子兒。時有僧彈指。州云。是什麼。僧云。師子兒。州云。我喚作師子。早已罪過。你更趯踏在。師拈云。趙州老老大大。作者個語話。山僧者裏。也有出窟師子。也有在窟師子。也有師子兒。卓主丈。懸崖返擲真堪畏。直得清風動四維。
  上堂。開眼不要尿床。合眼不要瞌睡。放出雲門趙州。把住德山臨濟。七十三八十四。衲僧鼻孔大頭垂。業識茫茫無本據。喝一喝。
  上堂。久晴不雨。一雨便晴。曠大劫事。廓爾分明。擎叉打地搖鈴輥毬。總落第二。
  結夏小參。挂搭不必謝茶。坐不必講。人我山至高而自摧。是非海至深而自竭。況我三佛覺場。大人境界。釋迦彌勒提缾換水。文殊普賢掃地添香。山邊水邊一聲幽鳥千峰外。巖間松下。數片白雲相共閒。法法全彰。頭頭曾現。一夏九十日。一日十二時。敢問諸人如何保任。咄。黃檗樹頭。討甚蜜菓。
  上堂。孟冬薄寒。仲夏漸熱。少室老臊胡。何曾有妙訣。黃龍道。說玄說妙。乃太平之姦賊。行棒行喝。乃亂世之英雄。諸禪德。不貪香餌味。可謂碧潭龍。
  上堂。舉南泉示眾云。王老師賣身去也。還有人買麼。時有僧出云。某甲買。泉云。不作貴。不作賤。你作麼生買。僧無語。師拈云。者僧膽大心麤。龍頭蛇尾。待它道。不作貴。不作賤。你作麼生買。何不向它道。寒時與你衣著。飢時與你飯喫。
  靈隱竺田和尚遺書至。上堂。一切佛涅槃。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去年臘月十四日。小朵峰忽然背翻筋斗。[祝/土]碎無生國鼻孔。舜若多神。忍痛不禁。直得淚灑千峯。雲愁大野。今年臈月十四日。痛定方甦。小朵峰依舊乾坤獨露。無生國處處流輝。舜若多神歡喜不徹。驀拈主丈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除夜小參。頭陀石被莓苔褁。是大神呪。擲筆峯遭薜茘纏。是大明呪。羅漢院裏一年度三個行者。是無上呪。歸宗寺裏參退喫茶。是無等等呪。拈主丈。三世諸佛。歸宗鼻孔。總被蔣山主丈子。一串穿却。卓拄杖。來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風卒未休。
  至正辛巳。三月旦。退院上堂。動若行雲。止猶谷神。既無心於彼此。寧有象於去來。古人與麼。未出常情。東家作驢。西家作馬。要騎便騎。要下便下。却較些子。
  復云。二十餘年住此山。住時容易退時難。今朝難易都拋却。一箇閒人天地間。

  曇芳和尚逕山語錄敘

  至正壬午四月。蔣山曇芳大禪師。受請上徑山。道德譽望。大愜輿情。 臺省胥慶。禪衲奔湊。咸頌得人。東南叢林。為之改觀。而江外僻左。越再歲之七月。因其門人正茂之來臨川。始得其入院上堂小參入室等語而讀之。為之嘆曰。去佛二千年。有此大善知識。出現於世。大施法雨。廣濟羣品。沛然莫之能禦。如優曇花時一現耳。昔大慧前住徑山。從之學者。幾二千人。今師到山。支危補漏。百廢具興。四方來者。計千數百。有大慧過半之盛。官府清約。連歲豐稔。無雀角鼠牙之害。安食以居。今其僧堂。亦五六十年于茲矣。師為木棧。以隔山霧土溽之濕。居者安然。則亦近時之所絕無。而僅有者也。向者大慧作千僧閣。以廣連床齋粥之所。李漢老參政。為之記曰。非成閣之難。致其眾之難。非致其眾之難。道行而不能使其眾不至之難也。一閣之成。在公不足道。而所以記之者。獨喜其道行而眾從之。今師之視大慧。可謂兼二難矣。而學徒以垂手發藥。望于師者。豈不在是編乎。然佛無二法。而為之師者。其進退緩急。則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