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歸。以為和尚前茅可也。裕又白。
  又。
  自參和尚後。覺向來胸臆間雜毒。被少分醍醐。洗發頓盡。歸來筆研付之祖龍。書籍付之豚犢。丈室而外。一物不將。獨是坐斷十方。密移一步。粗知奉教而行。而長安甚閙。我國晏然。且喜歸源有路。中間自信得力處。是去冬解組而歸。於凍舟中。結八十日不語之期。所謂佛也沒柰何。良然良然。若問某甲見箇甚麼。纔開口便自肉麻了也。初春接慈札。極承護念。不翅方外毛裏。擬致報書請益。迫於王程。遽趣舍人裝北上職。此阻濶時厪失乳之思。今茲啟請。肇自夙懷。寔從僉議。因念九到洞山。三上投子。舍身求法。應非居士所饒為。而西遊三十國。遠屇五天。為法求人。則有顯師之風在。況復懶道人。宴坐石室。四祖自來。牛頭不往秣陵。往事大底如斯。惟和尚念之。邇者鍾阜間。大有道人氣。亟擊。勿失可也。不者。一枝橫出。別調風吹。徒使曹洞印文久成刓敝。而假年五十。法嗣未弘。甚無謂也。弟子(裕)方以詩偈為戒。聊取裴休語。為和尚誦之曰。一千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花結勝因。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弟子道裕再白。
  震旦法席之盛。無越於 帝都。雖代有隆替。悉係因緣。非智力所能強也。惟我 明聖祖神宗。受靈山付囑。建立三寶。弘通大乘。是以天雨寶華。墖呈奇瑞。宰官開士。傾心法塹。實千載一遇。應斯嘉運也。二百年餘。芳規未替。戴德愈新。林下山僧。朝暮祝誦。未能報其萬一。豈敢效嬾瓚輩。不思弘法深益。且念正法將沉。魔風熾盛。稱悟稱證者。已遍域中。付拂付券者。幾盡大地。痛思古格為法重人。寧以身陷泥犁。不將佛法作人情。是何心腸。今時急於法嗣。忘其遠憂。是何意調。獨掌不浪鳴。隻輪無單運。擬欲遁逃深山。不忍見此茶毒。而居士復以慈心三昧見召。將令不慧復為馮婦乎。宗通說通。內護外護。居士似無愧公美。印高敝刓。心孤嗣乏。(某)實沗晞運耳。旻昭橫逼。老人出山。殊乏丈夫氣象。剛刀雖快。不斬無罪。三十棒遠寄白門。擒賊必先渠魁。未知集生。果能赤體承當與否。百年曠茲盛舉。何異慣劊快覩肥牲。兩載疲於津梁。猶如羸夫睨彼巨鼎。且浮山雙徑。先聲已到。諸執事人。攀轅恐後。今年決不出山。語已在前。意欲踐後。倘違初心。以赴徵命。難辭眾口。進退維谷。居士其代我商之。一芥翳天。毫端含剎。邊隅都會。孰劣孰優。今古異局。彼此殊勢。易地未必相為睽合。同異未可一轍而論。若必按圖索馬。恐劒去久矣。高明如居士。諒必不爾。或是為法心深。意圓而語滯耶。
  諸大檀護未及徧復。幸宣鄙懷。統希炤亮。不盡。

  與余集生冏卿

  舊冬。與居士熟疇昔之緣。雖爛翻舌根。痛加激勵。實無他念。只教透徹向上一路。方稱貧衲本懷。別後甚為悵然。及度嶺。閩地善信。歸心如雲。諸祖芳塵。清芬如烈。似不減吾鄉也。頃聞恩擢法門。幸甚。正好藉此時節廣益佛乘。大凡諸修行人。多被二風所觸。逆境中。能發人道意。如見危思安。順境中。多打失正念。為情想所溺。諒居士具大智慧。畢竟二途不涉。然不可不知。禪警語不可不熟讀。功深力到。忽朝摸著鼻孔。祇在面上。始信吾言不謬矣。應事接物之時來。則赴去不留。以寬恕二字。作座右銘。亦可為助道光明幢子。幸居士留神焉。

  與陳若來使君(二)

  瓶錫過貴郡。方登岸。即蒙台駕枉顧。談及宗乘中事。大發肯心。歡忭無量。別後六日。登鼓山。讀旌孝善果二錄。足見居士一片慈孝婆心。超出常情萬萬也。然人生如芭蕉。無堅實相。又如作客寄住旅亭。雖有旨酒嘉餚。安隱快樂。自非久長。惟智者必尋歸家計耳。視此四大色身。如幻如化。一氣不來。作何究竟。此是吾人一件最要緊事。於此不忙。溫飽之餘。悉為別人忙。即溫飽亦是分外事。況其他乎。希居士慧發當機。毋容暫息。將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一句子。孜孜切切。只教覷破者一著。始是大安樂處。切不可從人言句上討分曉。不可將經書上印證。不可默照澄思。以為得意。不可因因循循。虗度日子。二六時中。祇是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忽朝迸破疑團。如駕輕車而遊熟路。不亦樂乎。放生業悉能助發機緣。若得其所。廣其悲願。是貧衲至望。
  聞貴恙。心甚懸懸。恨不能縮地一晤。想居士。世間境緣。不能動念。一出世時。悉是順境。惟此現前身心。珍愛護惜。從護惜中。水火不能交濟。便成病苦。欲治斯病者。先當看破此身。悉是假緣。無實主宰。如夢如幻。病自可救。良以從業有故。業從妄起。妄從心生。心即無生。病將安寄。十二時中。當此諦觀。則病不待藥而自愈也。善養者不知有身。不見有世界。對境逢緣。如木石相似。但看父母未生前。那箇是我本來面目。將此一句話頭。切切看去。毋容起第二念。是名善調治矣。居士具大智慧。似不待贅語。沗在方外之交。不得不盡情說破也。

  與徐澹初孝廉

  董巖話別。倐忽一紀。頃與門下晤。對緣不易耳。參究一事。幸深留意。不可忽。不可忽。想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