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子。撲得粉碎。始是大安樂田地也。不然。盡是落草落水。認著能講能談底。喚作一靈真性。正所謂認賊作子。即今貴境。稱善知識。指示於人。如是師。如是徒。以燕石而寶之。以瓦礫而珍之。他時生死到來。自然七顛八倒。胡思洞裏閒神野鬼。搬弄將去。鑊湯爐炭。劍樹刀山。饒他不得。為伊平日稱口頭快。便破佛毀法。謗善知識。坑陷人家男女也。居士但如貧衲所示。或看禪關策進。博山警語。及徑山回書。悉能助發機緣也。

  與吳觀我太史(二)

  往返生生社。與居士清談。將半月。如坐毗耶城。正所謂彼上人者。難以詶對。然不二門向上。更有事在故。云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譬如入都城。四會之衢。非行到。不能親歷諸境。嗟夫此道閉之久矣。投子遠錄公。將五百餘載。其間提唱者。罕得其人。生死分中。似不可以解心敵。如南嶽見六祖。德山見龍潭。大有樣子。居士於此。但當盡心單提一句話頭。孜孜不捨。以期大悟。若徹見根源。即無明結使。不斷而自消。根識境緣。不澄而自殞。可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自不與諸法門較優劣。縱不悟站定脚跟。終有到家日子。如不信斯道。三阿僧祇劫。始能成就。古德云。拌此一生乃至三生。必能打徹。豈欺我哉。如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此處字上要切要緊。切不可將經書引證。如教中謂無去無來等。斯是毒藥。不可沾著一點。但貴深追力究。決定要討箇下落。如前教乘中。有相應法。急須吐却。或澄心瞑目。寂照相治。虗靈不昧。觀法無我。乃至究竟不即不離。及事事無礙等語。在佛法中。謂之入理深談。在參禪人分上。謂之野狐涎。所以云。鳳縈金網。趨霄漢以何期。居士不可不慎。貧衲不得不盡情吐露也。
  貧衲生少智慧。唯參究一念子葢切。今與居士。論及宗乘中事。譬如居海者。不問江河淮泗。惟以海印印之耳。所謂看話頭。六代相傳未之有。問答之際。一語中放不過。便頓發疑情。如能大師問南嶽。大有樣子。自後諸家激勵。皆曹溪一箇印子上來。居士于此須發起大信心。要徹生死。決從斯門而入。捨此別求。是岐路。非禪門捷徑。于此事上。決不可生疑。決不可以教乘中印證。所云散位獨頭。倐起倐滅者。祇須切之一字。是破意識利斧也。禪警語。大慧回書。禪關策進。悉能助發。如參究一日。得一日實用。縱一生不明。亦不妨具成佛作祖底基本。古所謂但辦肯心。必不相賺。承諭浮山聖道場處。自有天龍擁護。貧衲似不能應命。山居人事叢雜。年臘漸長。兼以病魔日至。每欲捨眾入深山邃谷。以度餘年。說法境緣。付囑於大地有情。待時節發生耳。齊羣玉居士。纔發信心。須臾即沒。無奈死魔壞菩提心印。大可嘆息。唯居士體認自己本命元辰。莫管他世界成壞。永嘉云。大千沙界海中漚。況漚中一隣虗起滅耶。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二十八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二十九

    住博山法孫 弘瀚 彙編
    首座法孫 弘裕 同集
  書(二)

  與何芝岳相國

  人生緣遇不易得。歸向三寶。倍復為難。惟居士深入佛乘。靈苗智種。天性帶來。而究竟一念子。肯心自許。其肯心二字。誠進道之基本也。昔人云。我得百丈一句語。做宰相。此話一行。使天下人。皆知有佛法利益甚大。非世間功德可比。希居士爕理之日。毋忘此一句話頭。十二時中。幸以大法為念。直欲進陪上古。洞鑒今時。日應萬機。不壞不雜。觸境遇緣。若臨大敵欲勝。重門欲開。猛浪中欲登彼岸。大旱時欲得甘霖。思到思不及處。忽然摸著鼻頭。原是舊時面孔。端不借別人纖毫力。若以世智辯聰。揣度道理。定信不及。唯有力大人。一担擔荷。更不搖頭轉腦也。此事誠難。決不可將經書上印證。不可遏捺妄念。不可使自心空寂。凡諸動心。皆成藥忌。諒居士已深鑑此意。不待貧衲贅語耳。

  與蔣一个文學

  泥途雪境。勞往返三百里。而作衛護法喜之親。過于骨肉。第此心難發。果能發起。即菩薩行利他行。非恒常人也。然利人者。必當自利。藉塵勞業識中。提起一句話頭。以期悟徹。居士當決定發此心。若不發此心。是謂之脩福。非脫生死。此心一發。塵勞業累。自不能繫。決不可避喧向寂。以塵勞為障道。此是小機。非有力大人。昔趙清獻公。青衿時便參究。至做官始悟道。張無盡就仕路參訪。做運使親見兜率。此二公。大可為人眼目。居士又不可不學。以貧衲意謂。單提一句話頭。只管盡情讀書。話頭在念。根塵不偶。境緣不入。書亦當有深進。自然華文麗藻。不與世間讀書為比。若曰參究妨讀書。讀書妨參究。此非上根利智。幸留神勿忽。

  復□□□侍御

  華嚴疏云。一夕之夢。翱翔百年。居士肯信百年之夢在一夕否。若能知此。則延促同時。遐邇一致。無邊剎海。全在一塵。竪窮橫遍。則無間然。如此則與居士一會。則一切時一切處悉會。又豈但語言相親。根塵相偶。然後為會晤哉。于此倘未能瞥地。可將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單提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