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一言。雷轟電掣。三乘膽顫。十地魂驚。是真語者。實語者。如洞山大師偈云。如荎草味。如金剛杵。正中妙挾。敲唱雙舉。又云。通宗通塗。挾帶挾路。錯然則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屬迷悟。可謂悟之一字。亦沾染不得。況三乘教理。肯留些子朕迹。故宗門入處。掀翻世界。掉轉乾坤。最極深玄。所以云。一大藏註不破。法眼大師云。理極亡情謂。如何有喻齊。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溪。當知初心即能超過一切法門。諸悟入者長處。豈毫楮。能罄之者哉。
  佛指生因心  是諸佛果德  復示佛果德  是眾生因心  因果交互通  佛生了然故  法界性緣起  頓入不思議  不以此為因  安得常住果  縱脩於多劫  不名生佛家  故說妙蓮花  開示佛知見  執果德行相  不能曉了此  凡聖懸隔故  自生優劣想  唯吾祖師禪  以此期悟入  教乘不能攝  能攝於教乘  超出法界量  逈離言說想  三千七百祖  展轉相授受  傳燈永不滅  行於異類中  頭角灼然露  咳[口*敕]與掉臂  應機無等倫  是宗門長處  智者求妙悟  慎勿懷遲疑

  示蔣月船居士

  若人欲出於生死。淨土法門為第一。彼佛厥號阿彌陀。廣發四十八大願。若能稱其名號者。決定往生安樂國。彼土莊嚴最清淨。水鳥樹林皆念佛。七寶池開四色花。八功德水隨意樂。七重寶閣逈諸天。寶楯寶網光交映。行樹咸敷眾寶花。天諸音樂無間然。得生彼土何因緣。自心具足佛種子。彼佛願力能加持。使我行人易成就。彼佛如母憶念子。子若逃逝母何為。子若憶母便相見。即得往生安樂土。

  示等徤行者

  若人誦般若。智慧如金剛。最勝最堅利。能斷扳緣苦。光燄爍世間。破諸無明暗。廣度羣生類。實無滅度者。六塵本清淨。不以塵生心。根蘊亦復然。亦不依識住。應知住無所。智慧了然故。聞經不驚怖。四相皆遠離。初中并後善。漸入漸增長。不即亦不離。不常亦不斷。三心不可得。萬行悉圓滿。世界非世界。眾生非眾生。莊嚴非莊嚴。果知非非者。成就種種名。不住相布施。如日光普照。不久獲佛智。成就大悲心。

  示吶然上座

  性天清徹。塵雲而逐于陰晴。慧月孤明。識雨而遷于朗昧。所以情生智隔。想變體殊。示寂毗耶。沉痾馬祖。夫病者萬異。略而有三。何謂三。有不病而病。病中病。病中不病。不病者。謂世欲籠罩。苦樂憂煎。侵優淨體者是也。病中病者。謂汝現所染。更懼生死者是也。病中不病者。謂徹理知命。出生死者是也。昔有僧。問古德云。和尚今日病。還有不病者麼。曰有。僧云。不病者還來看和尚否。曰老僧看他有分者。便是病中不病底樣也。又云。病後始知身是苦。徤時多為別人忙。老僧自有安閒法。八苦交煎總不妨。汝當觀察。病是假緣。從業有故。業從妄起。妄從心生。心既無生。病將安寄。眱。

  示袁夫人

  嗟此閻浮極惡世界。無一可樂。縱有樂者。皆無常苦空。畢竟無我。有智之者。豈肯坐視百年。不求出離乎。當知。諸佛有入道康衢八萬四千法門。唯末後拈花示眾。乃指出教外別傳之旨。是徑中之徑。故唐宋以來三千七百祖師。非此門而無出路。良以。此門貴發真信。信自己淨白心。與諸佛同體。圓同太虗。無欠無餘。無男無女。無勝劣想。發起猛利。頓明此心。不從外得。於十二時中。將一句沒意味公案。蘊在八識田中。為入道種子。如看萬法歸一。畢竟一歸何處。行裏坐裏。著衣喫飯裏。念念提撕。如坐在銀山鐵壁之中。祇求出離。不隨第二念故。不起思惟故。不生度量故。不將經書引證。不求人說破。但恁麼參去。只教一念純真。祇欲迸破。時節到來。磕著撞著。千了百當。日用中。當以此自勉。偈曰。一念純真處。大方獨蹈時。機微宜密運。古道貴親知。白雪盛銀盌。清風品玉箎。通身都是眼。旋見始為奇。

  示不畏禪人

  閻浮惡世。大可畏人。五陰覆心。食噉慧命。有識者皆憚之。子獨號不畏可乎。但能以金剛杵。碎煩惱窟。以智慧火。燒無明薪。單提一句本參話頭。拶破疑團。通身是眼。橫行三界。無敢當其鋒者。始不負此號也。不然。動步則荊棘滿地。塵埃亘天。謂無有所畏。是自欺耳。又不可不驚也。偈曰。不從諸聖求真諦。畏向凡情雜道心。直使兩頭都坐斷。袈裟角上水泥深。渾無一物可當情。寶屑金沙礙眼睛。鐵壁銀山親迸出。來時古路坦然平。

  示何惺谷居士

  古德云。門裏出身昜。身裏出門難。以此觀之。直下無身。那容住足。向空植種。終沒收成。只須坐斷兩頭。向威音那畔翻身。十字街頭。進取一步。方可喫博山痛棒。若論宗門大意。總不出古人行徑。但向本參話頭上著切。不可以卜度猶豫之心。自障道眼。如一生不了悟。縱百劫千生。祇向外打之遶。遊遍閻浮世界。脚跟下厚得幾重皮。亦濟得甚麼邊事。若待脩了無明去沙澄水。直饒到澄潭月影。夜靜鐘聲。未免猶是生死岸頭事耳。偈曰。大丈夫。須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