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失意之徒。縱情恣意。以染作淨。認妄為真。以不脩為不修也。故曰道人者。不可須臾失照。若須臾動念。即受羣魔。真尚不為。況諸穢行者乎。若不達此意。不諳圓脩。以不諳圓脩。不陷於脩證。則計無脩無證。俱落斷常。永沉邪見。故云。修與不脩。自知時節矣。又當知。曠劫圓於剎邢際。剎那際證即曠劫證。剎那脩即曠劫脩。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一脩一切脩。故云。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却阿鼻業。非與執三祇而輕一念。執一念而廢三祇者。同日而語也。當知。吾祖師門下。一語中須見血。如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果知去處。則三祗果滿。萬德因圓。穿過荊棘林。打破琉璃碗。說因說果。說脩說證。說成佛不成佛。三十棒趂出三門外。何以故。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欲究圓頓教  須發大信心  譬如飲醍醐  更不思餘食  無上大涅槃  一切眾生入  如來有密語  決定無密藏  三德一心具  縱橫悉不成  解脫即法身  法身即般若  圓融互無礙  即入涅槃城  如觀一微空  三德悉具足  一事與一行  不離法界性  悉具無邊德  亦名無盡藏  凡聖交互通  事事融無礙  亡情染分淨  一念即三祗  脩與不脩行  俱是兩頭語  惟吾祖師門  一語須見血  何妨荊棘林  不貴琉璃碗  二途俱不涉  弘揚深妙法  頓入不思議  傳燈永不絕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夢西禪人

  夫為學者。看如來一大藏教。為了生死大事故。譬如入海取寶。先求如意之珠。如上山採藥。首得阿伽陀。能療眾疾。如來一大藏教。唯說一心。若得一心。一切佛法。無不具足。馬大師云。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知無門為門者。運大悲心。說法無盡。楞伽經云。世間離生滅。猶如虗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又云。一切法如幻。遠離於心識。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據此二偈。五法三自牲皆空。八識二無我都遣。何以故。謂生滅之法。如空華故。謂心識之緣。如幻化故。圭峯亦云。識如幻夢。但是一心。知如夢者。夢不實故。知如幻者。幻性離故。知如花者。揑目成故。亦不可詰夢之有無。幻之真假。華之生緣。何以故。若將妄窮妄。無有了期故。我世尊於楞伽會上。以一非字法門。詶一百八問。於此脩學。頓悟自心。何待劬勞。肯綮脩證。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亦如金莊嚴具。非異非不異。知是泥團。即了微塵性故。知是真金。即了莊嚴性故。真心識藏。亦復如是。何以故。一切妄想。性自離故。經云。若見離自性。浮雲。火輪。揵闥婆城。無生。幻燄。水月。及夢。內外心現妄想。無始虗偽。不離自心妄想。因緣滅盡離妄想。說所說。觀所觀。受用建立身之藏識。於識境界攝受及攝受者。不相應。無所有境界。離生住滅。自心起。隨入分別。大慧。彼菩薩。不久當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無開發方便。果知七種喻中見離自性。生死涅槃。豈但平等。等如空華。云何不成無上寶覺。如知自覺聖智知一切虗妄法者。即得如幻三昧。以一切法無我故。若知緣生無性。破常見故。無性緣生。破斷見故。即此二句。超出外道一切見故。良以。末法邪魔熾盛。正法澆漓。用識心。妄擬禪宗。縱無明。咸稱悟道。如吹水尋火。掘地覓天。坑陷無知。墮無間獄。當知。宗門妙悟。悉合聖經。不落言詮。離諸名相。不了斯旨。謂宗是別傳。非關於教。殊不知。拈花微笑。是四十九年吐露不出底。一大事因緣也。一大藏教。是宗門中一條徑路。貴在直到故。不打之遶耳。如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一朝打破疑團。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況如來親行親到親證法門也。
  如來一藏教  為了於生死  譬如入海者  先求如意珠  藥得阿伽陀  能療眾生病  若了唯心法  具足亦如是  心宗無盡藏  更不向他求  世間生滅法  猶如空中華  如幻亦如夢  智不得有無  如人夢村落  亦不識方隅  夢醒醒然故  不作東西想  何於夢境中  分別夢中事  一非字法門  百八問俱息  如疑團微塵  非異非不異  又如金莊嚴  瓶盤釵釧等  但了金性故  一切悉假名  大悲巧方便  如七種喻說  得自覺聖智  入如幻三昧  緣生無自性  超諸外道見  宗是教之極  滿口吐不出  一條最徑路  更不打之遶  一口氣不來  畢竟甚處去  迸破疑團者  世間法常住  無有世間法  無出世寂滅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有文禪人

  夫為學者。知諸佛立教有無量法門。惟參禪及修淨土。是兩條徑路。亦不可兼之。良以。行人力量微薄。若兼之則心意雜亂。當求一門深入。譬如射的不施餘藝也。若脩淨土。先當發菩提心。然菩提心。以大悲為種子。故云我今發心。不為自求。惟依最上乘。願與法界眾生。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如上品上生章中。一者至誠心。起信論曰直心。謂直質無謟。此心乃萬行之本。二者深心。謂樹心種德。深固難拔。三者回向發願。起信論曰大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