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豈但奪盡世間法。假饒千佛出興於世。行苦行。坐道場。說法利生。般大涅槃。祇是緣生法。以智眼觀之。如夢如幻。攝大乘論云。即諸三摩地。大師說惟心。由心彩畵故。如所作事業。若達本忘情。自然無惑。諸昆仲此是教家極則。更須知。祖師門下長處。始得。且道。作麼生是祖師門下長處。拈拄杖云。昨日是重陽。今朝又過一日。也卓拄杖。下座。
  上堂。如何是道。平常心是道。是聖是凡。都一掃。纔生擬議。隔天涯。大似尋空向壁討。諸昆仲能由境有。境逐能成。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拄杖子。喚作能。三十棒趂出院。喚作境。三十棒趂出院。喚作非能非境。三十棒趂出院。喚作亦能亦境。三十棒趂出院。三祖大師無風起浪。平地生波。簡點將來。不無滲漏。雖然如是。下文幸有捄言。豈不見。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據此亦有過犯。何以故。說箇同字。好與三十棒趂出院。卓拄杖云。不是與人難。共住大都。緇素要分明。
  上堂。釋迦大師從本無生。緣起而有生者。鏡中之影像昭然。從本無滅。緣盡而有滅者。水上之漚華寂爾。四十九年。夢語百千萬種真慈。掉盡老婆舌頭。償盡眾生口業。無端被迦葉尊者覰破。只得無地藏身。博山雖是他脚下兒孫。要且不沾著些兒痕跡。何以故。彼既緣生。我亦緣生。當知。拄杖子。不在其類。彼既緣滅。我亦緣滅。當知。拄杖子。不在其類。諸昆仲還識拄杖子麼。橫拈直撞。無情識。生滅場中不涉伊。識得箇中何所似。牡丹花下睡貓兒。卓拄杖。下座。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五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六

    住博山法孫 弘瀚 彙編
    首座法孫 弘裕 同集

  住建州大仰寶林禪寺語錄

  結制上堂。諸佛出世。為一大事因緣。幾幅素縑描不出。博山出世。亦為一大事因緣。一條白練驀頭穿。破顏老漢曾相委。多少人天受熱瞞。諸昆仲此事不從功行得。不從修證得。不從思維得。不從禪定得。饒你將自己身心煉得。如枯木寒灰。百年在定。終如一箇死人。於本分事中。全無交涉。所以道。直饒到澄潭月影。靜夜鐘聲。隨扣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此猶是生死岸頭事。諸昆仲直須向花柳街前。逴得九衢春色。芙蓉岸上。帶來八面秋風。始能應用無虧。隨緣自在底日子。諸昆。仲還知博山今日底行履處麼。良久云。祇有一雙窮相手。未曾輕揖等閒人。
  上堂。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知盡無知。無知知要。博山晝起暗眠。算來恰恰。却好對談。無論是和非。三寸舌頭胡亂掃。有問禪。夜深明月照窗前。有問道。無角泥牛臥荒草。有問法。南嶽石頭苔路滑。有問僧。眼中瞳子面前人。更有當陽向上句。分明說與君須記。從來孝子諱爺名。等閒拈出同兒戲。諸昆仲博山。今日拈出。可謂。不惜家珍也。祇要諸人領略。不然則辜負大眾去也。復笑云。不辜負賸栽無影樹。留與後人看。
  上堂。佛法有因緣。因緣非佛法。彼此不相涉。蓮華從口發。昔釋迦大師。托質閻浮。降神兜率。未受羯藍之孕。便展無礙之鋒。現世界而無邊。化眾生而無量。檢點將來。要且不曾度著一箇。既出母胎。捨皇宮之快樂。受雪嶺之饑寒。覩明星而悟真常。即塵勞而成佛。事要且不曾悟著一法。及乎開場四十九載。談經三百餘會。龍宮塞滿。而法界全彰。要且不曾談著一字。逮末後。拈花示眾。便云。有教外別傳。說印心之玅偈。付上行之金襴。要且不曾傳著一絲。及乎三千七百。承虗接響。人人拖泥帶水。而棒喝交馳。各各帶水拖泥。而眉毛倒竪。要且不曾沾著一滴。今日博山。遠承慈蔭。雖是他家兒孫。要且不行他故轍。是佛亦剗。域內不留朕兆。是魔亦剗。緣中豈涉塵勞。是僧亦剗。拂羅漢之我人。是法亦剗。出智眼之金屑。當此法筵之際。向蒼煙紫霧之中。細觀豹變。於流沙絕域之外。捷見飛黃。直下舉向上機。徹頭示末後句。諸昆仲既是直下。喚甚麼作向上機。既是徹頭。因甚是末後句。復笑云。金背黃牛眠綠草。銀蹄黑犬吠青天。
  上堂。心本是佛。智本是道。認奴作郎。終成不肖。東寺要索鎮海珠。仰山傾出一栲栳。釋迦彌勒為渠忙。帶累博山渾落草。不落草。萬里山河明杲杲。西湖水浸碧琉璃。南海波斯無處討。諸昆仲當此時也。秋日微微。秋菊離離。秋雁南飛。秋猿夜啼。古所謂。欲知佛法。當觀時節因緣。今時節至矣。作麼生是本成佛底心。以手約云。看看。傍觀者哂。當局者迷。參。
  上堂。諸昆仲須善巧。彌勒布袋頭。祇要今時了。耍笑與謳歌愈聽聲愈好。且如博山上堂。大眾聽法。畢竟承誰恩力。稽首慈氏大師。神通不同小小。
  上堂。昨日是重陽。今朝不見九。惟有破落僧。面南看北斗。懶烹石女茶。酷愛曹山酒。棒打石人頭。不落瞿曇後。諸昆仲通玄一脈。智者知疎。不動金鞭。白牛逈野。擬向溪東牧。不免食他國王水草。渾家不著孝。撲碎玉琉璃。擬向溪西牧。不免食他國王水草。罷拈金彈子。大地沒閒人。不如隨分納些些。秋風多帶殺。秋露逼人寒。諸昆仲更須知。人牛不見海湛空澄。涓滴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