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佛事。有時以水流風動。而作佛事。有時以揚眉瞬目。而作佛事。有時以搬柴運水。而作佛事。乃至與諸上座。耍笑謳歌。而作佛事。諸昆仲且道。與釋迦老人維摩大士。是同耶別耶。復笑云。日月有明晦。聖凡無二心(菩薩行品)。
  上堂。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則靈。見聞覺知。是載道之器。道不即見聞覺知。亦不離見聞覺知。動靜起止。是聖所行處。聖不即動靜起止。亦不離動靜起止。若得大轉變。方有語話分。諸昆仲。若以見為見。有見有不見。以無見為無見。此即成斷見。若欲具正見。無見無不見。若以動為動。妄心彌更動。以無動為無動。此人非佛種。若欲知不動。動上有不動。會得此意。縱萬境紛紜之際。而恬然寂然。所以肇公云。江河兢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麗天而不週。教中謂。東方玅喜世界有佛世尊。名曰不動。東方乃羣動之本。佛名不動。亦此意也。而以玅喜世界。入娑婆世界。事有往還之跡。理無往還之功。如有一人從東方來。東方虗空。無有空缺處。復至西方去。而西方虗空。無有逼塞處。如斷玅喜世界。至娑婆世界。玅喜世界無空缺處。娑婆世界亦無逼塞處。非神通力也。法如是故。若會得此意。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何以故。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從此經出故。法華經云。假使有人。登須彌頂。為人宣說十二部經。未足為難。暫讀此經。是則為難。諸昆仲黑的是字。白的是。紙縱是圓頓教乘。不出大方廣十二部經典等。且道。喚甚麼作此經者。葛藤話不了。喝一喝云。專為流通(見阿閦佛供養品)。
  上堂。佛法付與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世諦語言皆合道。誰家絃管不傳心。佛法付與沙門釋子菩薩大士。袈裟一段風流事。不是飽參人不知。昔者雲陽老師初住此山。荷擔大法。豫齋趙公扶助此道。師資相契。如水乳合。陽師化後。仍得湛虗趙公二子。及孫四世弘善。所以閩地信向佛法。悉從此巖中流出。余所謂董巖者非巖。乃功德海也。今日解制之期勉吾李公洎尸居士設齋供眾。博山不免舉一兩則。陳爛葛藤。因齋慶讚去也。昔百丈大師云。靈光獨耀。逈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諸昆仲向第一句會去。甚是快便。其或未然。博山重為下箇註脚。靈光獨耀。分身兩處。看逈脫根塵。眼裏耳裏。體露真常。通身紅爛。不拘文字。流出一大藏教。心性無染。貪嗔癡愛。本自圓成。猶欠粒米。但離妄緣。喚甚麼作真實即如如佛。佛之一字。吾不喜聞。者裏不會。更將張拙秀才悟道頌。重為註解。光明寂照遍河沙。天上天下。惟吾獨尊。凡聖含靈共我家。一人傳虗。萬人傳實。一念不生全體現。山河大地。逼塞殺人。六根纔動被雲遮。好向聲色裏薦取。斷除煩惱重增病。喚甚麼作煩惱。趣向真如亦是邪。刮却眼中翳。隨順世緣無罣礙。飲水須防噎。涅槃生死等空花。何處得此名字。還會麼。更或遲疑。博山將維摩經。從頭復解一遍。良久云。雕沙無鏤玉之談。結草乖道人之意。便下座(囑累品)。
  書坊仙亭。上堂。糙石秦王鏡。涓流古澗泉。微塵山海量。螢火樹頭煙。諸昆仲此四句偈。有一句殺。有一句活。有一句縱。有一句奪。若人檢點得出。博山與他結箇同參。其或未然。不免駕雲霧吸。山川弄神通顯玅用。又怎恠得博山。博山十年前。曾到此山。見雲霞緲緲。古木含煙。有泗泉余公。道愛殷殷。尚壯壯然也。博山十年後。到此山。復見緲緲雲霞。含煙古木。泗泉余公今已矣。也若以人比古木。人實同幻化。古木乃恒常也。若以古木比山川。古木有摧折。山川乃恒常也。若以山川比雲霞。山川有崩缺。雲霞乃恒常也。若以雲。霞比虗空。雲霞有去來。虗空乃恒常也。若以虗空。比吾大圓覺體。虗空有成壞。而吾大圓覺體乃恒常也。更有一恒常。不與諸昆仲道。諸昆仲各人向衲衣下抖擻看。若抖擻得出。便好與博山相見。有麼有麼。袈裟不是恒常事。臭爛骨頭。仔細看。
  戊辰。重至董巖。上堂。天不葢地不載。是甚麼物。諸禪者也。須審細。千人萬人中。不向一人。不背一人。是甚麼物。諸禪者也。須審細。虗空包不住。大地載不起。是甚麼物。諸禪者也。須審細。蚊蟲眉睫上安身。蟭螟腹中敷坐。是甚麼物。諸禪者也。須審細。於此四種上會去。許諸人升。博山堂。未曾入。博山室更須知。博山室中。受用始得。諸昆仲頓明佛心。毫無差互。世間心念。不見纖毫。始名出世間人。逢世間逆順境緣。賢愚好反。如以手觸空。了無交涉。所以達磨大師云。亦不覩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亦不捨愚而近賢。亦不拋迷而就悟。達大道兮過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廛。超然名之曰祖。卓拄杖云。達磨大士來。也為汝等。敷宣第一義諦。且道是何章句。層巖磊落從。教日炙風吹。行樹清凉好。看花飛蝶舞。
  上堂。佛不求佛。心不覓心。設有求覓者。皆昧心取境。耳。若達境惟心。不生分別想。山河無影跡。大地絕形蹤。青松與綠竹同科。白鷺共黃鸝一色。理無異狀。緣幻千途。果然徹究根源。頓絕凡情聖解。古德云。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當知此一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