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道。師云。順數一籌。進云。博山今日結制。人人鼻孔撩天。請問。更與諸人說箇甚麼。師云。空中施彩繪。論劫不成顏。僧禮拜。師乃云。便恁麼進堂去。猶較些子。更欲遲疑。劍去久矣。博山從來無佛法繫綴於人。豈但博山。乃至諸佛諸祖。亦復如是。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所以道。釋迦不達南方禪。達磨不會西來意。博山與諸人。祇知二時逐隊。但恁麼過時。臨濟三玄三要。誑嚇小兒。曹洞兼帶叶通。顢頇無識。溈仰暗機圓合。鬼面神頭。雲門函葢乾坤。心麤膽大。法眼雖云平易。機險殺人。博山總不恁麼。今日與諸昆仲結制。將九十日為一時。以一時為九十日。若向者裏會去。萬年一念。一念萬年。生死情枯。真如體寂。二途俱泯。觸處皆通。茲有嘉興沈居士。不辭數千里。來此供養大眾。且道。作麼生說箇通底道理。卓拄杖云。根塵蘊界原無性。誰道虗空礙眼睛。
  上堂。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墖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諸昆仲當知。散亂心者。從緣有故。緣生無性。當體圓明。當體寂滅。縱有曠劫無明。猶輕風捲於薄霧。廓爾冰清。所以道。心月孤明。光吞萬象。非能所中道可安立也。博山今日苦口告報。也祇要諸人得現前真實受用。且道。作麼生是真受用處。卓拄杖云。一日三餐隨分足。虗空無縫著閒身。珍重。
  上堂。心如工伎兒。意如和伎者。山河鏡中像。色質虗幻有。覺體本圓明。非存諸過咎。修與不修行。愚者妄分別。不恁麼會則易。恁麼會則難。蓮花未出水。師子出窟時。汝等諸人向甚麼處安身立命。諸昆仲。水底涵靈苗之秀。空中具騰躍之威。吸盡涔蹄。掀翻大地。且道。是何景象。咄。
  上堂。秋分夜長一刻。冬至日增一線。明暗相形。寒暑相侵。陰陽消而仍長。天地虧而復盈。惟有無位真人。在汝等諸人面門出入。曠大劫來。未常變易。會得不妨飲啄同時。其或未然。山挺挺而榮。水泠泠而清。眼明明而見。耳歷歷而聞。乃至日應萬緣。無非者箇。因甚當面諱却。聻。祇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上堂。搏聚四大緣生九竅。識蘊奔馳何日了。虗空無眼水雲分。石女從緣步荒草。荒草披離四部洲。煙雲旋合鏁重樓。彈指豁開彌勒閣。香水幡幢盡徹頭。諸昆仲。當此時。洞庭無葢。凍殺法身。廬阜悲酸。清淚如雨。欲償廬陵米價。蹋翻東兖橋梁。從教雪潔氷清。管取兒孫滿地。到恁麼田地。以何為驗。卓拄杖云。深山乘瑞運。處處紫雲飛。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三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四

    住博山法孫 弘瀚 彙編
    首座法孫 弘裕 同集

  住建州董巖禪寺語錄

  上堂。拈香祝聖竟。乃云。諸昆仲。若論佛法。列位未出禪堂門。博山未出方丈門。早已漏逗了也。又何待打鼓陞堂。拈槌竪拂。揚眉鼓舌。然後為佛法哉。然雖如是。不免向第二門頭。為大眾宣說。若欲決擇此事。須具大信根。信根若具。便起大疑心。疑心若起。便得大悟門。所以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夫信者何。須信有教外別傳之旨。拈一則無意味公案。蘊在八識田中。如獘囊盛寶相似。將自己參悟一念。如金剛王寶劍。直須仗此劒剖此囊。取寶到手始得。正剖與未剖之際。不可起第二念。有毫釐分別處。即是第二念也。有毫釐被世境牽引處。即是第二念也。亦不得置在無事甲中。若置在無事甲中。即是第二念也。離此種種諸念。正是做工夫得力處。且道。如何是無義味公案。如僧問古德。如何是禪。德云。猢猻上樹尾連顛。又僧問古德。如何是禪。德云。猛火著油煎。又僧問古德。如何是禪。德云。杖籬山下竹筋鞭。又僧問古德。如何是禪。德云。碌磚。此四轉語。如天普葢。似地普擎。隨拈一則參究。若真發明。一一皆吾家故物耳。且道。發明後又作麼生行履。復笑云。海為龍世界。空是鶴家鄉。
  上堂。昔黃龍大師。有三關語。六七百年。未曾有人拈著。博山告報與諸禪德。已過關者。不須評論。未過關者。博山今日。從頭下註脚去也。我手何似佛手。喚黃龍是箇眾生得麼。我脚何似驢脚。稱黃龍是世尊得麼。人人有箇生緣。獨有黃龍。博山沒有。何以故。曾經大海休誇水。除了須彌不是山。
  上堂。諸昆仲。博山未參禪時。便知即心即佛。及乎正參禪時。却知非心非佛。得見寶方後。依然即心即佛。自出寶方門。又是非心非佛。博山與古人。同途不同轍。古人更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博山却即是心即是佛即是物。此於教中。喚作雙照雙遮。在吾衲僧門下。喚作鬼神茶飯。且道。衲僧有甚長處。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上堂。佛法知時節。秋風特地來。秋空秋色滿。秋葉砌秋堦。當此時也。銀蟾吐彩。丹桂飄香。鴈傳北苑之書。人問歸家之路。所以云。欲知佛法。當觀時節因緣。時節若至。其理自彰。諸禪德。還有知此時節者麼。若未知。便好知去。當知知之一字眾妙之門。莫待臘月三十日。手忙脚亂。便悔云。蹉過好時節了也。若知得。又何勞博山在此座上。叨叨呾呾作麼。豈不見。南臺和尚云。善哉三下板。知識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