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方山文寶禪師語錄
 (嗣法)先覩.祖燈 等錄 (法孫)機雲編

方山和尚語錄序

  夫逸世之秘藏于珍者。無如煬帝之珠。卞和之璧。而極至之矣。適壬申秋。余過檇李。訪晦岳兄於長塘李庄齋中。茶敘間。即示方山祖錄。余展讀。撫几而歎曰。真世間之珍者耶。若將珠玉比擬。不過在世之一流常物耳。我方山祖錄。寔淑世之真燈。照耀昏衢。況言言見諦。字字超宗。又從我天台夢颿測兄獲之亦甚奇焉。爰測兄初遊台鴈時。偶於破院古佛像座下。廢藏書中。見其杇蠧之餘。字義璨然奪目。近閱之語句絕群。再閱之乃寶祖錄也。即命筆謄之。恨其帙貝腐爛。不堪任手。首尾脫落。僅得十之一二。深為可惜。置諸篋中。迄今十餘載矣。測兄與晦兄。皆里人也。康熈辛未春。訪晦兄于龍淵。盤桓月餘。訊其祖源歷代機語。乃出寶祖錄示之曰。此君家物也。晦兄驚喜。秉爐拜誦。何止煬珠卞璧之出現于世也哉。煬珠卞璧。葢世間希有之珍也。而我祖法語。寔出世間無上之大寶也。晦兄告余曰。今我妙雲法叔。欲捐衣鉢之資。謀付諸梓。以廣流傳。乞一言以表我祖語錄所得奇緣。俾後之讀是錄者。抑知夢颿兄於遊山玩水之際遇古人言句。不肯輕易放過。而又持歸于余。令彼分門列戶之徒。特勢凌孤之輩。以曉前人用心之處之不自欺也。余曰。然。誠哉是言也。吾雖不敏。誼不容辭。抵暮掉歸梵受客窓。篝燈勉就。未易言敘也。容質之瑞巖古佛方山祖。慧寂光分鑑余可否。
  住南嶽兜率弁山三葉棄人氏智安拜首題并書

  
    嗣法門人  先覩 祖燈 等錄
    楚黃大石山十六世孫 機雲 編
    古齊大悲寺十五世孫 真雄 梓
  據室。升夫子之堂者。聞其道。升老君之堂者。觀其好入山僧之室者。覔甚椀。以柱杖連卓三下。
  上堂。諸聖情存。見網難透。不立階級。入步無門。般若之智常明。真如之體獨露。諸方學者。心地不明。皆因邪師雜糅。如蚕作繭。似虵戀窟。自謂到家。不肯見人。間有聰明。以意識卜度。儱侗真如。瞞頇佛性。誠可憫哉。
  結制上堂。煽烈燄於大千界內。直下片雲飛舞。舉鉗錘於妙密場中。就裡點鐵成金。赤沙灘上。杖林山中。箇箇飡砒霜。飲鴆毒。冰稜上走。劍刃上行。所謂鑊湯無冷處。汝等抱定枯桐。守住死灰。何日豆爆。西菴今日。為汝爐內添炭。好著精彩。
  上堂。震聲一喝曰。此第一義諦。一彈指頃。頓空塵劫。不涉津梁。直入寶所。為甚。落在古田和尚椎下。眾中有辨得出者麼。(問答不錄)乃舉。臨濟示眾曰。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師曰。奪也。山青水淥。李白桃紅。不奪也。山青水淥。李白桃紅。且道。奪也如何。不奪也如何。良久。喝一喝云。等閒拔却定心劍。依舊眉毛眼上橫。
  冬至上堂。二儀之大。可以章程測也。三光之動。可以圭表度也。雷霆之聲。可以鍾鼓傳也。風雨之變。可以音律叶也。夫有象可觀。不能匿其量。有光可見。不能隱其迹。有聲可聞。不能藏其響。有色可察。不能滅其性。故天地陰陽之理難明。猶可以術數揆。而人物性情之妙。不可以意識測。所以千聖疊興。萬賢繼起。橫說竪說。顛說倒說。金剛圈。栗棘蓬。種種說。只要諸人。直下承當。西菴今日。將五臟六腑。一齊吐出。亦要諸人識得是西菴長老。肚裡底東西。
  上堂。參禪不貴明心。誦經豈圖達理。卞和抱璞而泣。愁雕鑿之無功。墨子握絲而悲。嘆紛紜之自起。忘功絕謂。所貴出身有路。
  上堂。螻蟻無言而能辨事。蒼蠅無識而能辨臭。佛是覺義。法是句義。無孔鐵鎚。與氈拍板。還肯成佛否。
  上堂。達磨面壁。不會唐言。魯祖面壁。不會甚麼。大眾。者裡薦得。發越朕兆未形底消息。提持佛祖既令底權衡。直得虗空肅啟。大地瞻依。零丁子。懶瓚翁。一跛一跌。退身於娑羅峰頭。寒山兄。拾得弟。相呼相喚。踏步于石梁橋畔。一出山去。永不回來。何故。將謂鬍須赤。更有赤鬚鬍。
  上堂。靈山會上。草深一丈。少室峰前。雪深三尺。膠柱鼓瑟。只許兩人。
  上堂。廣額擲刀。立錐無地。龍女獻珠。瞻顧猶多。衲僧門下。獨脫無依。寸絲不挂。又作麼生。
  上堂。大唐國中。盡是噇酒糟漢。瑞巖者裡。要個不會禪底作國師。甚處得來。
  上堂。三關既透。何必竊符。別出奇兵。先勘公驗。
  上堂。白雲道。端的得一回汗出。一莖草上。現出瓊樓玉殿。端的一回汗不出。瓊樓玉殿。被一莖草遮却。白雲老子。如斯告報。將謂藏盡楚天月。猶存漢地星。瑞巖則不然。端的得一回汗出。填溝塞壑。端的一回汗不出。繫包頂笠。朝遊暮住。不妨自怡自悅。因甚如此。不見道。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上堂。舉洞山示眾云。秋初夏末。兄弟東去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只如萬里無寸草處。作麼生去。後有僧舉似石霜。霜云。出門便是草。洞山云。大唐國裡能有幾人。國清和尚曰。一人舌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