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南石文琇禪師語錄
 (門人)宗謐.妙門.復初.廷璨.良玓 等編



  宗門一著子。惟貴眼正。殺活之機。如舟放狂浪中。縱橫自在。又如獅子王食獸。了無剩肉。若也悟處不真。入處不正。未免傷風犯手。得不畏乎。法舟和尚。向磬聲邊。摸得些子。如龍得水。便興波作浪。活卓無依。應機撇脫。猶春風之在花柳。轉見新鮮。彼時雙髻峰。安頓何國土中。不識曾見此老一面否。
  徑山千指菴圓信跋

徑山南石和尚語錄序

  余三十時。值元季繹騷。遯迹巖壑間。廼得參徑山愚菴及公。咨叩禪要。公以余性頗慧。不倦開發。命掌記。侍公左右三載。得甞鼎臠。而知其味矣。是時。浙河東西禪林尊宿。如了菴欲。楚石琦。行中仁。恕中慍。了堂一。木菴聰輩。提唱宗乘。若震雷掣電。人莫能測。於是。諸大老道重天下。四方龍象奔走。雲臻而霧集。不異宏智妙喜真歇。行道於宋紹興間也。余私喜之曰。像季之世。何幸得見佛日之朗耀。法雨之廣澤。如此耶。不數十年。諸大老相繼入滅。禪林中寥寥然。一無所聞。縱有一人半人。號稱善知識者。惟務杜撰僻說。胡喝亂棒。誑嚇里夫巷婦。真野狐種類也。故識者之所哂而不道。祖翁命脉。一髮而已。其可哀乎。間有俊傑之士。深伏草野而不肯出。慮世之涇渭不分。珠璧瓦礫之相混故也。如我南石和尚。儒釋兼備。宗說俱通。負超卓之才。懷奇偉之器。行中仁公住雲巖。得和尚。猶慈明之得黃龍也。後和尚出世。瓣香嗣公。葢不忘其所自爾。和尚。初住蘇州普門。次靈巖。三遷主萬壽。未幾。退隱吳淞之上。日與山翁野老。說無義語為樂。而大忘人世也。逮我 聖天子即位以來。 詔天下儒釋道流之深通文義者。纂修永樂大典。和尚應 詔而起。留京三年。書完。值國家建報恩大齋會。而和尚預焉。居無何。杭之徑山住持缺席。僧錄司公舉。非南石和尚。不可補處。於是。和尚忻然遂行。登凌霄峰頂。握黑漆竹篦。以驗方來。獅子哮吼。眾獸瘖伏。況野狐者哉。余茲喜祖道復興。如雲開睹孤月。四眾歡悅。而讚歎莫及。和尚老且病。倦於人事。即引退。卜地於寂照塔左。結廬以居。然而參學者。亦肩摩接踵而至也。上首弟子寶華文楙長老。錄和尚四會法語。裒為一帙。持來京師。乞余序其首。余以和尚得法於行中公。余參學於愚菴。二公同嗣元叟端禪師。余與和尚。為法門昆季。敘不可得而辭也。和尚。諱文琇。字南石。凡四坐道場。皆有成績可觀。此乃和尚之餘事。故略之矣。於戲。和尚所說法語。圓轉混合。猶春之應物。而不見其迹。此錄宜鋟梓。以垂將來。作後學楷模也。雖然。同宗之士。非具金剛眼睛者。亦不能攬焉。是為序。
  永樂十一年春二月二十七日。菩薩戒弟子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吳郡姚廣孝序。

  南石和尚語錄目錄

  序卷第一
  蘇州府普門禪寺語錄  靈巖報國永祚禪寺語錄  蘇州府萬壽報恩光孝禪寺語錄

卷第二
  徑山興聖萬壽禪寺語錄  頌古  舉古(一十四則)  拈古(一十三則)  佛祖讚

卷第三
  偈頌(上中)

卷第四
  偈頌(下)  法語  題跋  小佛事
  

  南石和尚語錄卷一

    門人 宗謐 妙門 等編

  住蘇州府普門禪寺

  洪武五年十二月初二日入院。
  山門。盡大地。是箇普門境界。汝等諸人。從這裏入。
  佛殿。佛身無為。不墮諸數。烏龜稽首。須彌柱。
  諸山疏。習學謂之聞。絕學謂之隣。良久。黃九河曲。水出崑崙。
  江湖疏。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龍蛇易辨。衲子難謾。
  陞座。祝 聖罷。僧出問。法筵已啟。法皷已鳴。四眾雲臨。請師祝聖。師云。日月為天眼。須彌作壽山。僧云。世尊出世。天雨四華。和尚出世。有何祥瑞。師云。一牛飲水。五馬不嘶。僧云。恁麼則熈怡的旨傳千古。寂照宗風播四方。師云。好事不如無。師乃云。如來出世。是檐屎漢。祖師西來。是賣卜人。自餘德山臨濟雲門溈山雪峰玄沙南泉趙州。各逞機鋒。互分照用。盡是販私鹽賊。新普門這裏。一時與他掃蕩。何故。幸逢堯舜世。自合樂無為。
  復舉楊岐和尚。因僧問。如何是佛。岐云。三脚驢子弄蹄行。僧云。莫只這便是麼。岐云。湖南長老。師云。大小楊岐。被這僧一問。未免手脚俱露。
  上堂。舉林陽端禪師。有僧夜參。陽云阿誰。僧云某甲。陽云。泉州沙糖。舶上檳榔。僧良久。陽云會麼。僧云不會。陽云。你若會。即廓清五蘊。吞盡十方。林陽道泉州沙糖。舶上檳榔。甚有本分手段。及乎道箇會麼。早已郎當不少。那堪更云你若會即廓清五蘊吞盡十方。只知一時嚼飯餧嬰兒。不覺旁觀者惡心。
  上堂。學道人。有二種病。一起凡情。被五蘊十八界使得。七顛八倒。一生聖解。被三明八解脫。六度四無量。驅入毒海。無有出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