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續燄願無窮  我今頂禮述贊詞  一切眾生起誠信



  蘇州靈岩了庵清欲禪師。別號南堂遺老。台之臨海大雄山朱氏。母黃。九歲而孤。仲父茂上人引登徑山為童子。依虎岩試經得度。受具。希白明藏主亦師之。叔父自育王橫川會中來。一見以法器期之。提誘辨詰。無所不至。謂曰子氣銳甚。非佛性不足為師。今在蘇之開原。往見不可後。師即謁佛性。性問曰。近離何處。師曰。徑山。性云。船來陸來。師云。二俱不涉。性云。汝安得到此。師便喝。性云。雖是後生。却堪雕琢。他日性又問。汝豈不是徑山來。師云。是。性云。山上有鯉魚。井底有蓬塵。作麼生。師云。和尚甚處得這消息來。性云。欽師因甚猶被馬師惑。師云。也少和尚一分不得。性云。參禪須是些子始得。師乃掩耳而出。皇慶初。佛性被旨復住開原。師為入院侍者。繼掌藏教。還徑山虗谷陵選為後堂首座。佛性遷建業保寧。分第一座。說法。天曆乙巳。出世漂水開福。元統癸酉遷嘉禾本覺。帝師大寶法王有旨賜金襴衣。并慈雲普濟禪師號。居十年退居南堂。至正乙酉應中吳靈岩請。衲子聞風而萃。室中垂語云。文殊普賢起佛見法見。貶向二鐵圍山。則固。是且道釋迦老子還有過也無。良久云休。上堂。一大藏教束之高閣。長期短期。無繩自縛。莫更紛紛紜紜。直須洒洒落落。楊岐一頭驢。只有三隻脚。潘閬倒騎歸。顛殺黃幡綽五味拈來饡秤鎚別有香風滿寥廓。喝一喝。上堂。前無釋迦。後無彌勒。中無自己。鐘樓上念讚。床脚下種菜。甜瓜徹蒂甜。苦瓠連根苦。閱五載復歸南堂。時江浙行省丞相。遣使延請師。堅臥不起。作三偈答之。有綠蘿窓下垂垂老。軒蓋林中不得來之句。癸卯秋八月十三日。感微疾默而不言。至廿五日索筆書偈云。七十六年。無後無先。聖凡情盡。明月中天。適通守陳公元禮來候疾。謂師曰。和尚東南大法幢也。時既至矣。可無一言啟迪我輩乎。師瞪目大笑。遂泊然而逝。闍維火未盛。有紅白二圓光。盤旋龕頂。良久浮空而滅。頂骨舌齒俱不壞。舍利無筭。姪僧祖灊等。収而藏之南堂即千佛塔院。



  敬觀了菴禪師禪錄。如獅子王哮吼。獅子兒聞之。悉皆勇徤。三世諸佛窺覷無門。六代祖師[谷*斤]額有分。擲大千於方外。納須彌於芥中。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盡在是矣。
  至正丙戌莫春前育王老師弟 正印 拜題

南堂和尚語錄續集序

    中至仁澹居藁
  古林禪師出東南。以無礙辯才。開大法施。使臨濟之道。震耀天下。若雷霆。若日月。真所謂命世宗師也。嗣興者南堂禪師。尤能大其聲。以鳴其道。三坐道場。學者雲奔海馳。學士大夫。莫不聞風起敬。雖退。而聞處猶蟻慕而不釋也。師咸酌其機器。飫以禪悅法喜。俾各怡然自得。釋然心悟而去。故禪師  言滿天下。甞有集而刊之者矣。今日本壽上人。又以其遺餘。續鋟諸梓而傳之。乃徵予言。以弁其首。因得詳而觀焉。其辯悉類妙喜。其峻峭類德山雲門。其雄偉如怒猊擇石。金翅擘海。其神變超忽。如泰山之雲。始於膚寸。不崇朝而雨天下。其浩愽汪洋。如江如海。茫乎其莫涯涘也。嗚呼盛哉。其源盖有自矣。宋季有大禪師。曰橫川珙公。倡松源西丘之道于育王。當是時。天下之言禪者。惟浮靡纖巧是尚。其弊有不可勝言者。禪師奮起。一變時習。俾宗綱復正。卓然还禪道於高古。至今學者遵之。以為楷模也。一傳而古林。再傳而南堂。信乎世濟其美者矣。嗚呼盛哉。不有岷嶓於其前。孰能江漢於其後歟。茲因上人之請。特著其授受源委。以昭示末葉。使知有所宗仰焉。禪師天台人。名清欲。号了庵。脫築南堂於醉李之本覺。以佚其老。學者不敢名。遂以南堂稱之。壽其猶子也。愿而好道。乃吾友竺仙仙公弟子。仙嗣古林。道化盛行日本云。

  無言住能仁江

    南堂疏
  皇天曠蕩  麗日月以長明  厚地渾沉  振江河而不泄
  故知大法所繫  實有斯人存焉
  某 學冠九流。
  德尊一代。
  肆辯袞袞  若百川之赴滄溟  有陣堂堂  如眾峯之繞天柱
  回狂瀾於既倒  栗棘蓬金剛圈  洗佛日以重光  蓬蒿箭鐵絲網
  從渠吞透  屬我箕裘  盍登故丘而謁舊廬  四海交明屬望  抑下喬木而入幽谷  一時公論攸歸
  龍湫宴坐鴈蕩經行  飛天華之蔌蔌  鴛渚凄凉鷗波浩蕩  渺煙水之重重

  一宗主護國同門

  茲審 前席台之天封一宗和尚。高臨西菴。下視塵世。本路諸山。虗護國名剎用選法共聞。
  院堂以起之。檄文既至。而公不少屈。如法道何。吾黨敬用聰公排闥故事。緝詞以激其勇。庶幾幡然而作。幸莫大焉。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三峯巋然上雲雨  梧桐生矣鳳凰鳴矣  百鳥不敢啼春風
  此菴聯佛果之燈  握全機而正斯席  堆雲佩虎丘之印  分半座以固宗盟
  清振一時  曾謂境因人勝  話行千古  抑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