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云無上正覺。
  二別答者夫不生不滅者於生緣中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於生體亦不可得此生生時無所從來故名不生不滅者謂諸法散時不守自性言我散滅此散滅時去無所至故言不滅非謂因緣生外別有不生不滅亦非不求生淨土喚作無生為此中論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
  此偈四句初句所觀境下三句能觀觀初句空觀次句假觀末句中觀此即一心三觀觀一諦三境。
  又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
  此偈破四性執計而明無生。
  又維摩經云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諸群生。
  上二句明真諦無相下二句明俗諦宛然真是俗諦家之真萬差自泯俗是真諦家之俗一生恒殊。
  又云如有人造立宮室若依於空地隨意無礙若依虗空終不能成諸佛說法常依二諦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
  真俗一際體用共融從本如斯非適今也以不壞假名故則彼此生滅差別以說諸法實相故則彼此生滅自亡就不一明不二聖人得其意也於隨緣所而談不變於成事處而說體空迷徒失其旨也生滅外而求無生差別外而求平等謂生淨土而異無生不謬哉。
  智者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見無生此謂心淨故即佛土淨。
  心淨土淨此有二種一約性德自性清淨心心念念無非法性之身剎剎塵塵盡是寂光土此則不明修證不立階梯二約修德離垢清淨三種淨福十六妙觀假他願力發自信心捨此穢邦生彼淨域此則思修不濫因果歷然雖舉二門終歸一際。
  愚者為生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無生解不知生即是無生無生即是生不達此理橫相是非瞋他求生淨土幾許誤哉此則是謗法罪人邪見外道也。
  第三疑 問十方諸佛一切淨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諸佛功德生一切淨土今乃偏念求生一佛淨土與平等性乖云何得生淨土。
  答曰一切諸佛淨土實皆平等但眾生根鈍濁亂者多若不專繫心一境三昧難成。
  三昧正云三摩地此云正定又云等持謂離沈掉曰等令心住一境性曰持。
  專念阿彌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專志得生彼國如隨願往生經云普廣菩薩問佛十方悉有淨土世尊何故偏讚西方彌陀淨土專遣往生佛告普廣菩薩閻浮提眾生。
  閻浮正云瞻部此是樹名此洲南畔有瞻部樹因此為名提此云洲。
  心多濁亂為此別偏讚西方一佛淨土使諸眾生專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者總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多則心濁散慢以三昧難成故不得往生又求一佛功德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為此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淨土即生一切淨土故華嚴經云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力謂十力一是處非處力二業智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處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盡力無畏謂四無所畏一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三說障道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
  又云譬如淨滿月普應一切水影像雖無量本月未增有二如是無礙智成就等成覺應現一切剎佛身無有二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達一切月影則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無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無二故熾然念一佛時即是念一切佛也。
  問法身寂光可得平等今此土岳陵坑坎西方寶樹華池云何報應三土亦得平等耶答法身是體二身是用寂光是體三土是用即體之用故淨穢宛然即用之體故一味平等況淨穢在機不在化主故像法決疑經曰佛將涅槃或見佛如沙門像或見佛威德相好端嚴或見佛坐寶華華說心地法門或見佛身如虗空無有邊表又云或見[牛*勾]尸那城土石樹林或見是七寶莊嚴或見三世諸佛菩薩所遊居處或見是真如實相純佛之境界。
  第四疑 問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求十方佛淨土中隨念一佛淨土隨得往生何須偏念西方阿彌陀佛耶。
  答曰凡夫無智不敢自專專用佛語故能偏念阿彌陀佛云何用佛語釋迦大師一代聖教處處說法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
  阿彌陀此云無量壽佛此云覺者。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無量壽經。
  此經二卷曹魏朝天竺三藏康僧鎧譯明彌陀佛過去名法藏比丘遇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願者。
  觀經。
  即觀無量壽佛經此經一卷宋朝三藏畺良耶舍譯明世尊為韋提希夫人說三種淨業十六行者。
  往生論。
  開元錄名無量壽優婆提舍此論一卷婆藪槃頭造此云天親。
  等數十餘部經論等文慇懃指授勸生西方故是偏念也又阿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眾生又觀經云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遍照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又阿彌陀經(小阿彌陀經羅什三藏譯)大無量壽經皷音聲王陀羅尼經等。
  梁朝譯失譯人名此經令人念皷音聲陀羅尼得生安養。
  云釋迦佛說此經時皆有十方世界各恒沙諸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世界。
  世人以念佛功德少往生淨土多生疑謗故諸佛舒廣長舌相以為表證夫妄語舌短舉世皆知諸佛慈悲舒廣長舌表茲實語遣彼疑情言三千大千者四洲上至梵天各一千有鐵圍山遶名小千千箇小千外有鐵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