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昇。則交相接引。庶使眾生不永滯乎迷途。且令善信咸慶登夫寶所。若徒知而不修。累葉常沉黑獄。苟推已而行化。現身即是彌陀。敢冀弘仁。轉加喚醒。立時下手。猛地回頭。一生遂補佛處。曠刼不染纖塵。斯誠超脫輪迴之捷徑。而直馳安養之康衢也。
  寶蓮道人謹啟

淨土文序

  阿彌陀如來。以大願力。攝受羣品。繫念甚簡。證果甚速。或者疑之。余甞為之言。阿彌陀佛即汝性是。極樂國土即汝心是。眾生背覺合塵。淪於七趣。立我與佛天地懸隔。佛為是故。慈悲方便開示悟入。現諸無量如幻三昧。莊嚴其國。備極華好。復以辯智而為演說。令諸眾生歡喜愛樂。於日用中。能發一念。念彼如來。欲生其國。即此一念清淨堅固。還性所有。與佛無異。當是念時。不起於坐。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悉皆現前如是修習。乃至純熟。幻身壞時。此性不壞。金蓮華臺。由性種生。往生其中。如歸吾廬。諸佛菩薩即我眷屬。性無異故。自相親愛。友人龍舒王虗中。端靜簡潔。愽通羣書。訓傳六經諸子數十萬言。一旦捐之。曰是皆業習。非究竟法。吾其西方之歸。自是精進。惟佛惟念。年且六十。布衣蔬茹。重趼千里。以是教人。風雨寒暑。弗皇恤閒居。日課千拜。夜分乃寢。面目奕奕有光。望之者。信其為有道之士也。紹興辛巳秋。過家君於宣城。留兩月。始見其淨土文。凡修習法門。與感驗章著。具有巔末。將求信道。鋟木傳焉。諉予序其書。故為之題其端云。虗中名日休。
  十月旦。狀元歷陽張孝祥序。

重刊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然世之所謂修淨土者。不可以不信也。淨土乃西方極樂世界。其中種種殊勝莊嚴。阿彌陀經載之詳矣。阿彌陀乃彼中之佛。未成佛以前。有四十八願。願願度人。眾生願生彼國者。一稱其名。隨念往生。末世之人。皆於命終氣絕之後。令他人稱念十聲。謂之十念。何益於事。却不知於平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念不離西方淨土。念念願見彼佛彌陀。直至命終。不差不亂。蓮臺上品。決定化生。五濁惡世。更不再入。但闡提之人不信有之。被惡業昏翳。既不能自修。又障他人修。此入地獄如箭射。誠可憫也。譬如遐邦絕域之人。居處服食。極其荒凉。安知有中國富貴快樂。一旦或有語之者。咸以為妄。其中乃至一人聽而信之。念慕中國。大厭彼土。願身沒而生焉。今生中國之人。豈無若輩乎。此世界中。豈無遐邦絕域乎。既有南贍部洲。便有西方淨土。捨此生彼。亦理之常。烏得而不信哉。諸佛無妄語。佛語不誤人。先賢達士及禪門宗師亦多修淨土。惟龍舒王居士信之篤。修之勤。正念現前。臨終明白。淨土之歸無疑矣。自利利他。又作淨土文十三卷。引三教經書為證。方便利益。開導後人。可謂一念萬年。歲久板翳。不任披閱。吾侄呂元益。遜齋自號。康廬隱客。乃先兄道山左丞之子。夙植善本。來生我家。行己立身。靡不在道。饑寒病苦。周恤有恒。道釋諸經印施饒益。修行淨業。惟已自知發心。重為刊梓。欲壽其傳。願一切眾生。悉歸淨土。刊至第四卷第九第十板。鐵筆有礙。迸出舍利三顆。嵌罅深隱。光彩熣燦。眾驚異焉。此皆阿彌陀佛悲智示現。龍舒居士願力不泯。吾侄信心堅固所致。謂佛法無靈騐。西方無淨土可乎。
  延祐三年。歲次丙辰中秋。同修淨土信士。奉訓大夫前江淮等處財賦都總府副總管古壽呂師說。書於潯陽寓舍之信堂。

重刊龍舒淨土文序

  予甞閱龍舒淨土文。知王居士之用心。普度一切。兼攝三乘。而其接中下二根之功為最多。何者。葢此事本來現成。不假修證。纔涉有想。便落第二義。而世之人。不皆上根利器也。非示以起信修持之方。證以現世感應之跡。則其能無所緣。而發心者鮮矣。此淨土文。乃修行之捷徑。如肯心信受。則無論根器利鈍。持習淺深。現世末後均得證果。誠世之所不可無者。或者以十聲念佛。恐未能深入三昧。觀想不純。未必臨終受用。殊不知世界皆從想生。遂成幻有。何況專修淨土者。終身禮拜注念。而不能隨意往生。必無是理也。惟直截根原之士。頓空諸幻者。無需乎此。而一切初地學人。舍是則如盲。不任杖倀倀何之。予故謂。居士接中下二根之功為最多。在在處處不可無此書也。
  萬曆二年歲次甲戌仲秋吉日。紫雲山人宗門後學操守經書。

佛祖因緣

  鼓音王經云。過去久遠劫中。有國名妙喜。王名憍尸迦。祖父清泰國王。父月上轉輪王。母殊勝妙顏。皇后生三子。長曰月明。次曰憍尸迦。三曰帝眾。時有一佛出世。號世自在王如來。憍尸迦棄舍國位。投佛出家。名曰法藏比丘。恭對如來。發四十八種廣大行願。普度十方一切眾生。若一願不滿者。誓不作佛。是時諸天散華。大地震動。空中讚言。決定成佛(號阿彌陀)。
  悲華經云。往昔刼中。有轉輪王。名無諍念。大臣寶海為善知識。同于寶藏佛所發願。輪王云。我作佛時。在於清淨安樂世界。攝受一切眾生。大臣云。我作佛時。在於五濁苦惱世界。度脫一切眾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