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云豈日離賢人眾人,別有聖人也哉也。哉者,深嘆迷人之辭也。此章明道在聖几,平等具足,但迷悟不同也。
  右第二十三章
  關尹子曰: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牡者馳,牝者逐,雄者嗚,雌者應,
  天下有自然之理,陽尊陰卑,陽剛陰柔,陽先陰後,故夫先唱而婦隨後應和也。走獸牡場先馳行,牝陰隨後逐趕之也,飛禽雄陽先嗚於上風,雌陰應嗚於下風也。故云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牡者馳,牝者逐,雄者嗎,雌者應。
  是以聖人制言行,而賢人拘之。
  聖人因觀天下有自然陰陽尊卑先後之理,遂制立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尊卑先後之言行,古今賢人不敢違越而行之,是彼此言行拘束定,而不得自在逍遙也,故云是以聖人制言行,而賢人拘之。此章明聖人道超法則,垂範後世也。
  右第二十四章
  關尹子曰:聖人道雖虎變,事則鼇行,道雖絲葬,事則某布。
  虎變者,喻聖人道之威光赫然,應變無方,鼇行者,喻聖人用事,不得已而緩緩後應,故云聖人道雖虎變,事則鼇行。絲葬者,喻聖人之道紛然無所不包羅,茶布者,喻聖人用事,著著有條道理路下落也,故云道雖絲葬,事則秦布也。此章明聖人之道難測,用事有法則也。
  右第二十五章
  關尹子曰:所謂聖人之道者,胡然孑孑爾,胡然徹徹爾,胡然堂堂爾,胡然臧臧爾,
  孑孑者,無對待也,徹徹者,盡善盡美也,堂堂者,深奧難測也,臧臧者,妙之又妙也,胡者,何也。言聖人之道,何其孑孑然超諸對待也,故云所謂聖人之道者,胡然孑孑爾也。聖人之道何其徹徹然盡善盡美,何其堂堂然深奧難測,何其臧臧然妙之又妙、讚美不盡也,故云胡然徹徹爾,胡然堂堂爾,胡然臧臧爾者也。
  惟其褊偶萬物#8,而無一物能偶之,故能貴萬物。
  偶者,待也,惟道無我,能生萬物,而與萬物不異,而萬物待道而生,而道無所待,故能超貴乎萬物,故云惟其能遍偶萬物,而無一物能偶之,故能貴萬物也。無一物能偶者,無一物比配道也。此章明道超諸有,迥絕對待。
  右第二十六章
  關尹子曰:雲之卷舒,禽之飛翔,皆在虛空中,所以變化不窮,
  雲之為物,地水之氣上升結而為雲,在虛空中,或卷或舒,聚散往來,無跡可見也。禽之為物,陽氣化生,飛翔虛空中,南北束西,惟意所適,來往縱橫,無跡可覓。雲禽皆在虛空中,巷舒飛翔,變化往來不窮也,故云雲之卷舒,禽之飛翔,皆在虛空中,所以變化不窮也。此借喻也。
  聖人之道則然。
  聖人之道,洞了真空妙有,體用如如,應變無方,如雲之卷舒,禽之飛翔,縱橫變化,無有窮極,而無蹤跡可循也,故云聖人之道則然也。此章明聖人之道變化無窮,而隱顯莫測也。
  右第二十七章
  文始真經註卷之三竟
  #1此句,《關尹子》和《無上妙道文始真經》皆作『天下之物無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謙』。
  #2此『無』字原脫印,據前後文意補。
  #3此句,《關尹子》和《無上妙道文始真經》皆作『道觀天地人物皆吾道』。
  #4『不受道』,《關尹子》和《無上妙道文始真經》皆作『不愛道』。
  #5此句,《關尹子》作『是為物易也』,《無上妙道文始真經》作『是為物易者也。』
  #6此句,《關尹子》和《無上妙道文始真經》皆作『亦不能為蛇為龜』。
  #7『九』當為『自』之誤。
  #8此句,《關尹子》和《無上妙道文始真經》皆作『惟其能褊偶萬物』。
  文始真經註卷之四
  神峰逍遙子牛道淳直解
  四符篇
  符者,精神魂魄也,凡一十七章。
  關尹子曰:水可析可合,精無人也,
  五行中,水析而分為萬水,合而為一水,不假他物而獨見,以此知水無人也。水在人屬腎藏之精,故精無人也,故云水可析可合,精無人也。
  火因膏因薪,神無我也,
  五行中,火因油膏燈草,或以柴薪熱之見火之形,若無膏薪,則火不能獨見,以此知火無我也。火在人屬心藏之神,故神無我也,故云火因膏因薪,神無我也。
  故耳蔽前後皆可聞無人,智崇無人,一奇無人,冬凋秋物無人,黑不可變無人,北壽無人,皆精。
  水既無人,所在皆無人也,水在藏為腎,在形為耳,耳乃腎之外表,耳蔽著聲聽之前後皆聞,耳既屬水亦無人也,故云耳蔽前後皆可聞,無人也;水在五當#1為智,智見孤高名日崇也,智既屬水無人,故日智崇無人也;水在數為一,一乃奇數,即水之生數也,一既屬水,亦無人也,故云一奇無人也;水在時為冬,冬嚴寒,故能凋秋草木之物,冬既屬水,亦無人也,故云冬凋秋物無人;水在色為黑,黑不可以變別色,黑既屬水,亦無人也,故云黑不可變無人;水在方為北,水壽長久不枯涸,以此知全精者多壽也,北既屬水,亦無人也,故云北壽無人也。已上耳智一冬黑北六者皆屬水,水在五神屬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