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文

你看他从旧路径至后门外,只见那门儿半开半掩。悟空喜道:“老师父果然注意与我传道,故此开着门也。”即曳步近前,侧身进得门里,只走到祖师寝榻之下。见祖师蜷局身躯,朝里睡着了。悟空不敢惊动,即跪在榻前。那祖师不多时觉来,舒开两足,口中自吟道: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

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2.解密

上面的那一段明白后,这一段就好解了。

你看他从旧路径至后门外:这个意思是,他前面已经把所有一切都字排好了,现在只须从旧路径走后门就行了。

只见那门儿半开半掩:世宗已经把方皇后升祔太庙了,所以半个门已经开了,另外半个门掩着,是因为世宗时间未到。古时的门是一个门有两块门。半开半掩就是一块门开着,一块门关着。现在的门大多是一块,两块门的少见。这里有一个基本的知识,是就太庙最早供奉的男性祖先,后来太庙供奉皇后是作为“配享”,或说“从祀”,皇帝死后才能“祔”于太庙,即将皇后的牌位和皇帝的牌位归附在一起,。

悟空喜道:“老师父果然注意与我传道,故此开着门也。”世宗是自已给自已开的后门。祖师只关了中门。世宗是利用祖师进门的机会,给自已开了个后门。

即曳步近前,侧身进得门里。后门有一半是方皇后的,所以只有一门是世宗的。侧身进得门里,描述的就是这半边门。

只走到祖师寝榻之下:从后来的牌位的情况来看,朱厚熜的牌位在朱佑杬之下。

见祖师蜷局身躯,朝里睡着了。这个睡着了,是说明世宗还活着。

悟空不敢惊动,即跪在榻前。世宗不敢惊动睿宗,跪在榻前。

那祖师不多时觉来,舒开两足,口中自吟道:祖师醒了,舒开双腿。这个意思是说世宗驾崩的意思。也就是说最终的结果。

难!难!难!这个说的是三次大火,三次灾难。

道最玄,结果呢,被世宗转危为机了。

莫把金丹作等闲:金丹即长生不老药,这里指长生牌位。这个太庙这事,真的不是能等闲视之的。

不遇至人传妙诀:这事若不是世宗聪明智慧的话,运用得当的话。

空言口困舌头干:再多的辨礼也是白搭,也是成功不了的。

解到这里,说一下为何老祖需要宇宙的脊梁了。原因是什么?因为有些灵魂吧,能考虑到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能推动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达成目标,属乾阳。而大多数灵则相反,别说把事情办砸了,自身都堕落而无法挽回。要看一个灵有没有能力,不能只看一时一世,而要看其在历史的长河中的表现如何,就是看灵形成的大势。脊梁就是在宇宙的长河中,能推动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的人。这种人很难得的。为啥?因为把事办砸的人太多太多了。而能把事情搞好的人,却需要高超的手段与智慧才能办到的。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需要长时间的检验。长时间形成的秉性是最可靠的。

分清别浊,实际上是在选拨与淘汰灵魂。这种选拨与淘汰是残酷的,比罗马角斗场还残酷。这是一种漫长时间的自然的选择,而且灵们接不到任何指令。优中选优,差一点都会被淘汰。只有在时间长河中胜出的灵魂才有用,在时间长河中败北的灵魂等级太差,不可用而被淘汰。这个就是天选。我讲的道理应该很多人都懂的。仙佛与神圣,就是这样胜出的人才。他们拥有大智慧。有些人狗屁不懂,就说自已是天选之人,扯淡而已,不可信。仙佛神圣才是天选之人,别的人不是。

有人可能不服气,但是你要明白,在历史长河中,自身难保的灵魂是脊梁吗?开什么玩笑?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仙佛神圣们能返回天庭,别的人只是在做梦而已。天选之人不能返天?那是什么天选之人?开玩笑的吧?

老祖的手下,大多是脊梁,而女娲的手下,大多是自身难保。这在《西游记》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个唐僧,仁慈心一发,在她眼中,妖魔鬼怪全是美好的,而身边的孙悟空,是个十足的恶魔,或者是个出气筒。老祖看内在,女娲看外表。所以呢,老祖一直想让女娲赶快回天庭,但她却自信得很,没有办法。这叫没有自知之明。

很多人不能理解,认为唐僧不是好好的吗?但是你要明白,若没的孙悟空在,唐僧是寸步难行的。时间是最好的考官,能提拨出乾阳之灵。这种灵才是宇宙之脊梁。当然了,女娲也是宇宙之脊梁,但总体来讲比孙悟空差。这也是老祖逼阿弥陀佛退位的真正原因。

天圣与大圣的区别在于,天圣能让女人为他拼命,而大圣呢,女人合伙想弄死他,壬寅宫变就是一例。天公的问题在于,为了弟子,竟然对自已的亲兄弟下手。当然这都是脊梁之间的事情了。总之,修行人首先要成为脊梁才行。在复杂的环境中,你能修成,你就是脊梁,毫无疑问。

在《西游记》中,老祖最中意那个儿子?那就是释佛。为何?因为老祖把释佛定为猪,但老祖亦说过,自已就是个猪,前面解过了。现实也是这样的:阿弥陀佛是过去佛,释佛是现在佛,大圣是未来佛。释佛居中。但老祖与释佛的区别在于,老祖花天酒地,释佛洁身自好。女人喜欢释佛这样的男人吗?洁身自好的话,女人是喜欢的,但达不到释佛的心境,是可望而不可及。女灵也是千古的老色批,女灵之色,超过男灵的。在这方面,孙悟空与释佛,完全是两个极端。不喜好女人,啥事也不想干的。大圣呢,有点太过了,让女人穿开档裤,随时随地临幸。这可不是我在造谣,有史实记载的。老子呢,是他太没存在感了。不敢为天下先,是他的座佑铭。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敢担当,这是瑕疵。

大圣是男灵中的王,天圣是女灵中的王。大圣的教,男灵信的多,天圣的教,女灵信的多。而女灵最难回归,所以天圣是天皇。老祖为何退位?因为连自已的女人都搞不定,还能当天皇吗?没有这个可能的。女娲让老祖失去了天皇位,所以女娲也必须失去西天,这是因果。大圣也当不了天皇,原因是女灵不支持。

讨论一下天性,讨论一下秉性,没有别的意思。秉性不可更改,或者说改起来难于登天,没有办法的事。灵秉持先天一气而生,而这先天一气,决定了秉性。而这秉性,决定了成败。

值得一提的是,老祖把毕生所学,写在《西游记》这本不朽的作品内,是宇宙内修行的最高法。他把这本书封存了五百年。现在开封后,他的心愿已了。这一世,他也成功地摆脱了女娲的羁畔。一个想弄死老祖的女人,是不值得救的。老祖是不可能当武大郎的。老祖是大自在王,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与约束的。老祖为何要离开?因为这是他的伤心地。对修心的人而言,伤心地是极寒极阴之地,不宜久居。中华人骂他几千年,女娲要弄死他。时间所形成的势是最真实意愿的表达。你们认为他这么不堪,他还留下有意思吗?五百年前的决定,是不可能更改的。自然的情感是最真实的流露,没有伪装。任何灵都是有情感的,点到为止吧。我只是为了把事情说明白而已,已经是言多已失了。以后他的任务就是返回,再也不会下界了。至于你走不走,自已思量着办。顺便提一嘴。

“恩将恩报人间少,反把恩慈变作仇。下水救人终有失,三思行事却无忧。”老祖把他的评价镌刻在《西游记》中,永不可磨灭。老祖也兑现了他的誓言,《西游记》能护智者以周全。愚者就算了吧,老祖不把你踹至天涯海角,已经是对你仁慈不已了。

将四更时,那妈妈想恨唐僧等不受他的斋供,因为花扑扑的送他,惹出这场灾祸,便生妒害之心,欲陷他四众,扶着寇梁道:“儿啊,不须哭了。你老子今日也斋僧,明日也斋僧,岂知今日做圆满,斋着那一伙送命的僧也!”他兄弟道:“母亲,怎么是送命的僧?”妈妈道:“贼势凶勇,杀进房来,我就躲在床下,战兢兢的留心向灯火处看得明白,你说是谁?点火的是唐僧,持刀的是猪八戒,搬金银的是沙和尚,打死你老子的是孙行者。”

这是对人心的最真实的写照,这就是堕落死灵谷的渊源。人们不是愚蠢,而是良心已经坏透了。拥有一颗坏透了的良心,是谁也救不了的。这是一种秉性,不要指望着能改变什么。所以呢,只有良知未泯的人,才能自性自悟,自心清静而修。大浪淘沙,始见真心。沙子不去,真金不出。我的解,只解给良心未泯的人听,良心坏透了的人,操你娘的给老子滚远点!再滚远点!你若良心坏了,这是一根不朽的刺,扎在你心里,你永远也拨不出来的。昧着良心的人,是不可能修行成功的。结局将非常的悲惨。因为老祖是荡魔荡妖的祖师。老祖需要宇宙中的脊梁,不是宇宙中的拾荒者,不捡废物。

现在的一些女人,要高价彩礼。这是礼吗?能否把这种行为定为性要胁?能否把这种行为定为丈母娘拿女儿作商品物件,进行的敲诈勒索?这是对老祖的爱情之道的不敬。这种人,是毁灭人道的。你毁灭人道,人道也会灭你。信不信由你。事情会有转机的,当国门洞开之日,就是高价彩礼消失之时。过去的彩礼,是给多少而加倍奉还,现在的人,是勒索。这种中华人渣,是不配做中华人的。千古遗训,是姑爷不可得罪。而现在的人不管不顾,这是良心坏透了的表现。历史会记住这一切的。你让我中华人道尽毁,你就不配做一个中华人。爱情不是勒索,是两情相悦。败坏老祖的爱情之道,必将自食其果。当然那些所谓的文人骚客,也是脱不了干系的。胆敢把爱情关系,异化成金钱逻辑,割裂天缘,让天下有情人终不成眷属,空留余恨,竟直是胆大包天,不可名状。这是在逆老祖心愿而行事。中华以齐家为要,毁家的行为,是十恶不赦的。人不是商品,人是不可以定价的,这是最起码的良知与尊重。否则与畜牲何异?中华邪灵胆大包天,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那一天,连空气与水这些上天免费提供的生存环境与条件,也要收钱?钻入钱眼的中华人,若不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的重构,是没有前途的。当然了,人们违背老祖心愿的事,也不止干这一件两件,但这笔帐,迟早会给你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当然了,时间多的是,良心坏透了,自然会受到惩罚的。

有些人把不近女色定为道德高尚。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没有男女的交流,人类就不复存在。大圣让女人穿开档裤,随时随地临幸。而释佛洁身自好,不亲近女人。结果如何?大圣成为了圣人,而释佛没有。原因在哪?因为大圣的所作所为,是天性。而释佛的这种行为,是会导致人类毁灭的。前面讲过了,在大圣与释佛之间,老祖内心更喜欢释佛,因为他修行勇猛精进,无人能及。但喜欢归喜欢,自然之道,不可更改。释佛是个圣僧,却不是个圣人,并非老祖偏心。

当然了,女人要弄死大圣,这事是大圣与女人之间的事情,这事与人心相关连,与天道无关。色字头上一把刀,早有古训。人心这事,老祖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我的意思是,这是在讨论天道。武大郎没惹潘金莲,潘金莲还不是照样弄死了武大郎。秦始皇为我中华统一费尽一生的心血,结果挨骂两千年,得到了暴君的称号。他只不过是坑了一批骗子而已,算不上罪过的,因为他是荡魔荡妖的祖师,这种事,他可不只干这一件的,而是无数件。现在这世道,骗子横行,你觉得挺好是吗?我觉得不太好,应该坑埋他娘的没商量。个人观点,有点偏颇。唐僧只是没接受斋僧,结果老妈妈就坑害唐僧。这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子的。人心太复杂,说不清道不明,孰对孰错,只有天知晓。

这世间事,不是不好办,是人心难测才不好办。不好办怎么办?老祖的办法是,天选得了。也许这是说服人心的最佳方法。你不服气也得服气的。因为天选,所以你的高深莫测的道理,只是个屁而已。

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3.探讨

1.儒学篇是隐写的。所以呢,解儒学篇要与史实相符。每一字每一句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才行。

2.因为是三面一体,所以所用文字,在儒学篇是一层意思,在道学篇是另一层意思,而在佛学篇又是另一层意思。因为是解儒学篇,所以很多并非明面上的意思。

3.解儒学篇真的很难。我也想把这一段跳到道学篇来解,因为这是明文,多好解呀。但是这样的话,解出来的东西就不是原作者的意思了。只有把儒学篇解完全,道学篇与佛学篇才能天马行空的。因为儒学篇是帝,通地。而道学篇与佛学篇是天。只有把这个厚地的承载,给你解明白了,再带你在天上飞,那才会感觉到爽歪歪。正因为如此,才不敢遗漏,必须一句一字地给读者解明白。

这个《西游记》的结构,佛学篇是阳卷,也就是说是明写的。正因为是明写的,所以所有人都能看懂,当然只限文字。但佛学解《心经》,这可是个狠活。而儒学篇是秘写的,所以是阴卷。儒学篇写的是帝王术。因为作者写的是他处的那个时代,所以不能明写。而道学篇是一半阴卷一半阳卷。阳卷好解,阴卷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里,从哪里开始都不知道的。但总体而言,则是写的三乾阳:佛、道、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