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红肿。便是痈疽不可作瘰 治。

  霍乱昆仑 水分 天枢吐乳汁中庭(灸一壮)口中转屎 因母食寒凉所致。

  中脘(灸七壮)胁下满。泻痢。体重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 疟寒热或腹胀引背。食饮多。渐渐黄瘦者。十一椎下各开一寸五分灸七壮。黄胆灸三壮(当是脾俞二穴)。

  肚大青筋。坚如铁石。于脐之上下左右。离五分地。各灸二壮。即消。

  疳眼 由饥饱失调。致食积伤脾腹大面黄。午后发热日久发稀作泻。泻甚则渴。但见白珠红色。渐生翳膜遮满黑珠。突起如黑豆。如香菇之状。是疳眼也。(有补遗)合谷(各灸一壮)鸡胸(一名龟胸) 由咳嗽喘促肺气胀满。攻于胸膈。渐成此症。

  中府 膻中 灵道 足三里龟背(一名鳖背) 由客风吹背。传入于髓。故背突如龟。或咳嗽久而肺虚致肾无所生。

  肾主骨。风寒乘虚而入于骨。髓精血不能流通。故骨弓而驼。

  肩中俞(治咳嗽者) 膏肓俞 肾俞癖气久不消。

  章门(三壮) 脐后脊中(即命门灸三壮○治疟母神效)秋深冷痢。

  脐下三寸(灸七壮或随年壮)。

  脱肛泻血。秋深不效。

  用姜片置脐上。艾灸三壮千金曰。灸随年壮。

  龟尾(即长强穴。灸三壮。)脱肛乃肺气下陷。兼用补中益气汤数帖效。久不瘥者灸百会阴肿。

  昆仑(灸三壮)

  卷五 证治参详

  戒逆针灸

  (无病而先针灸曰逆。)小儿初生无病。不可针灸如逆针灸。则动其五脏。因恐成痫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每成。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吴蜀地温。无此疾也。今人不分南北。灸之多有害者不若任其自然。免致夭横也。

  卷五 证治参详

  徐氏八法证治

  一凡治病先取公孙为主。次取各穴应之。

  九种心疼。一切冷气 太陵 中脘 隐白痰涎隔闷胸中隐痛 劳宫 间使 膻中气隔五噎。饮食不下 膻中 三里 太白脐腹胀满。食不消化 天枢 水分 内庭胁肋下痛。起止艰难 支沟 章门 阳陵泉泄泻不止。里急后重 下脘 天枢 照海胸中刺痛。隐隐不乐 内关 太陵 中两胁胀满。气攻疼痛 章门 阳陵泉 绝骨中满不快翻胃吐食 中魁 中脘 太白胃脘停痰口吐清水 巨阙 中脘 厉兑胃脘停食疼刺不已 中脘 三里 解呕吐痰涎眩晕 膻中 中魁 丰隆心疟令人心内怔忡 百劳 心俞 神门脾疟令人怕寒腹痛 脾俞 三里 商丘肝疟令人色苍苍。恶寒发热。 肝俞 绝骨 中封肺疟令人心寒怕惊 列缺 合谷 肺俞肾疟令人洒热。腰脊强痛。 肾俞 大钟 申脉疟疾大热不退。 间使 百劳 绝骨疟疾先寒后热。 后溪 曲池 劳宫疟疾先热后寒。 百劳 曲池 绝骨疟疾心胸疼痛。 内关 太陵 上脘疟疾头痛眩晕吐痰不已 列缺 合谷 中脘疟疾骨节酸疼 百劳 魄户 然谷疟疾口渴不已 人中 间使 关冲胃疟令人善饥不能食 胃俞 厉兑 大都胆疟令人恶寒怕惊卧不安 胆俞 期门 临泣黄胆四肢俱肿。汗出染衣。

  百劳 腕骨 至阳 中脘 足三里黄胆。遍身皮肤面目小便俱黄。

  百劳 至阳 脾俞 腕骨 三里 隐白谷疸。食毕则心眩怫郁。遍体发黄。

  至阳 胃俞 腕骨 阴谷 三里 内庭酒疸。身目俱黄。心中痛。面发赤斑。小便赤黄。

  胆俞 至阳 腕骨 委中女劳疸。身目俱黄。发热恶寒。小便不利。

  至阳 肾俞 关元 然谷(以上诸症俱足太阴经公孙为主)一凡治病先取内关为主。次取各穴应之。

  中满不快。胃脘伤寒。 太陵 胆中 中脘 三里中焦痞满。两胁刺痛。 支沟 胆中 章门脾胃虚冷。呕吐不已。 中脘 气海 内庭 公孙脾胃气虚。心腹胀满。 水分 气海 三里 太白胁肋下疼。心脘刺痛。 气海 阳陵泉 行间痞块不散。心中闷痛。 太陵 中脘 三阴交食 不散。人渐羸瘦。 腕骨 脾俞 公孙食积血瘕。胸中隐痛。 胃俞 气海 行间五积气块。血积血癖。 膈俞 肝俞 大敦 照海脏腑虚冷。两胁疼痛。 支沟 通里 章门 阳陵泉风壅气滞。心腹刺痛。 风门 膻中 劳宫 三里大肠虚冷。脱肛不收。 百会 命门 长强 承山大便艰难。用力脱肛。 百会 支沟 照海脏毒肿痛便血。 膈俞 肝俞 长强 承山痔疾肿痛。 长强 合阳 委中五痫口中吐沫。 后溪 神门 心俞 鬼眼心性呆痴悲泣不已。 通里 后溪 神门 大钟心惊发狂。不识亲疏。 少冲 十宣 心俞 中脘健忘易失。言语不纪。 通里 少冲 心俞心气虚损。或歌或笑。 灵道 通里 心俞心中惊悸。言语错乱。 少海 少府 后溪 心俞心中虚惕。神思不安。 通里 心俞 胆俞 乳根心惊。中风不省人事。 百会 中冲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