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灸七壮。或九壮十一壮。其虫必从吐泻中而出。烧 远弃之。可免传染。此比四花等穴尤易取效。

  卷五 证治参详

  失血

  咳血吐血(有补遗)间使 列缺 太渊 鱼际 神门 百劳 风门 肺俞 肝俞 脾俞 乳根 上脘 三里

  卷五 证治参详

  肺痿肺痈

  (有补遗)肺痿 咳嗽上气喘急。口中反有浊唾涎沫。为肺痿之病。

  肺俞(灸三壮) 气户 太渊肺痈 咳嗽吐臭痰。胸中隐隐痛。自汗喘急。呼吸不利。便是肺痈之候。

  尺泽 太渊 列缺 少商 合谷 间使 太陵 支沟 肺俞(灸三壮) 库房按金匮云。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亡津液得之。为阴虚之症。如咳久肺瘪。

  喉哑声嘶咯血多不可治肺痈由感受风寒。停留肺中。蕴发为热。或挟湿热痰涎蒸淫肺窍。以致血为凝滞。变成痈脓治法大忌温补。凡初受风寒咳嗽。即见上气喘急。将成肺痿肺痈之候。可施以灸法。若肺痿热已深肺痈脓已成。吐出如米粥者皆不宜灸。灸则助邪伤肺。反为害矣。

  卷五 证治参详

  头面病

  头痛 风寒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脑痛连两额属太阳 头额痛连目齿属阳明 头额痛连耳根属少阳 太阳穴痛属脾虚 巅顶痛属肾 目系痛属肝(有补遗)百会 天柱(真头痛速灸此三穴) 风池 风府 前顶 上星 攒竹 后溪 腕骨 少海解溪丝竹空 中渚 合谷 头维 头临泣 足临泣(丝竹空下治偏头痛○以上诸穴当验邪所从来择用之)醉头风 口吐清涎。眩晕。或三四五日不省人事。不进饮食。此痰饮停于胃脘。药宜利气化痰。

  印堂 攒竹 风门 膻中 中脘 头旋(有补遗)百会 络却 目窗 风池 侠溪 丰隆 解 甲脉 至阴头肿 一名发颐。肿在耳前后(详见卷六大头瘟)曲池 大迎 曲差 完骨面肿作痒迎香 合谷 陷谷(面目壅肿刺出血愈) 厉兑

  卷五 证治参详

  目病(有补遗)

  目赤肿痛 赤热时气流行或素有目疾。及痰火盛。元气虚者则传染为累。

  上星 睛明 攒竹 风池 合谷 三间 太阳 目窗 百会 前顶 丝竹空大 痛 少泽小 痛 关冲睛痛欲出十指缝中(刺出血) 内关 内庭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凡头目苦痛。取睛明、玉枕。

  怕热羞明 皆由火燥血热。若目不赤痛。但畏明者。乃肝血亏。不能运精华以敌阳光之故。

  行间眼红肿涩烂沿睛明 二间 三间 合谷 光明风目眶烂头维 颧目眶赤烂(俗名为赤瞎)刺目眶外出血。以泻湿热。

  眼生翳膜 翳自热生。如碎米者易散。梅花瓣者难消。其有赤眼。与之凉药过多。又涤以水。血为之凝。翳不能去治宜发物。使其邪动。翳膜乃浮。辅以退翳之药。则能自去。此症受病已深。未可一时针愈。须如法三四次刺之。

  睛明 太阳 翳风 瞳子 光明 合谷 命门 肝俞 临泣(治白翳) 攒竹 液门后溪(治赤翳)又凡胡椒。韭菜根。橘叶。菊叶之类。皆可杵烂为丸。用绵裹塞鼻中触之。过夜则星自落。

  眼生倒睫拳毛 目病之人脾受风邪。则弦紧而外皮松。令毛倒睫。频频拭擦。毛渐侵睛。扫成云翳。药治无效。当用手扳将内眶向外。以针刺出血愈。

  青盲无所见商阳(左取右右取左) 肝俞雀目不能夜视 此肝虚也。盖木旺于寅。绝于申。酉戌时木气衰甚遇夜始生至卯稍盛。

  是以晚暗而晓复明也。

  肝俞(灸七壮又刺后穴不宜出血) 睛明 光明 临泣 三阴交迎风冷泪 此由醉后当风。或暴赤眼痛不忌房事恣食热物所致。

  头维 睛明 临泣 攒竹 风池 液门 合谷 腕骨 后溪妇人经行与男子交。感秽气冲上头目。亦成此证。

  三阴交眼睑 动头维 攒竹偷针眼 眼内 生小块。须视其背上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即瘥。此以解太阳之郁热也。

  卷五 证治参详

  耳病

  (有补遗)耳聋 亦名重听有从外不能达者。其病在经。有从内不能通者。其病在脏。

  新聋多热。取少阳阳明 久聋多虚。补足少阴。

  液门 中渚 外关 翳风 耳门 后溪 听宫 听会 合谷 侠溪耳鸣 此乃痰火上升。壅闭听户。或因脑怒而得者。少阳之火客于耳也。鸣不甚。其脉细者多虚。

  耳门 听会 听宫 前谷 腕骨 阳谷 络 肾俞耳 生疮形似赤肉。又耳出恶水曰 。

  听宫 翳风 耳门 合谷 下关

  卷五 证治参详

  鼻病

  (有补遗)鼻塞不闻香臭 鼻司呼吸。往来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