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最好大钟并京骨。支沟阳辅病堪攻。

  穿跟风痛刺商丘。丘墟解 三里求。申脉行间昆仑穴。照海临泣病堪休。

  膝风太白与丰隆。膝眼梁丘针可通。并有膝关足三里。阴阳陵泉及委中。

  腰痛委中 穴宜。昆仑束骨白环随。太 原穴飞扬络。中脉如针病即除。

  七疝奔豚首大敦。章门照海要讨论。归来然谷太冲穴。气海关元与阑门。

  妇人带下经不调。气海白环(赤白带下可刺之)中极烧。肾 关元并照海。间使穴其三阴交。

  妇人临产若艰难。一泻三阴交即安。合谷独阴(在足第二指下横纹中)挨次取。胜教方术服仙丹。

  卷三 群书汇粹

  补泻雪心歌

  (聚英)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泻热须分别。捻指向外泻之方。捻指向内补之诀。补左须当大指前。

  补右大指往后拽(旧本泻左泻右误)泻左次指向前搓。泻右大指往上拽(旧本补左补右。误)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经络之逆顺)随则为补迎为泻。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两手阳经从上头。阴经胸走手指辄。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上走腹中结。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更有补泻定呼吸。吸泻呼补真奇绝。补则呼出却入针。循摩针用三飞法(循摩。旧本HT 。声按道家演法必从泥丸宫运祖气HT 的一声HT 声是也针家不用此法。故易之。三飞法见下)气至出针吸气入。疾而一退急扪穴。泻则吸气方入针。伸提气令通身达(伸提气令旧本HT 声祖气)气至出针呼气入。徐而三退穴开捺。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正是补泻元中元。莫向人前轻

  卷三 群书汇粹

  泻诀补诀

  (神应经)陈宏刚曰。取穴既正。左手大指掐其穴。右手置针于宋上。令患人咳嗽一声。随咳内针至分寸。候数穴针毕。停少时。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约行五六次。觉针下气紧。却用泻法。如针左边。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以针头轻提往左转。如有数针。俱根据此法。俱转毕。仍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食指连搓。三下谓之飞。仍轻提往左转。略退针半分许。谓之三飞一退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是气至极矣。再轻提往左转一二次。如针右边。以左手大指。食指持针。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根据前法连搓三下。轻提针头向右转。是针右边泻法。欲出针时令病人咳嗽一声。随咳出针。此为泻法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患瘦弱。不可专行补法。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患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此乃先师不传之秘诀也。如人有疾。根据前用手法。催气取气。泻之既毕。却行补法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转针。如针左边捻针头向右边。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使真气深入肌肉之分。如针右边。捻针头转向左边。用左手大指食指持针。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如有数穴。根据此法行之既毕。停少时于针头上轻弹三下如此三次。仍用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连搓三下谓之飞。将针深进一二分。以针头向左边。谓之一进三飞。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或针下气热。是气至足矣。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出针。急以手按其穴(按补泻散见于宝命。八正。离合。真邪。针解等篇。又有并合流注迎随诸法。而大成书中有烧山火。透天凉青龙白虎等名。皆失经义○内经针。即刺也。俗以针在穴中良久者谓针。针至穴即去者谓刺。非也)。

  卷三 群书汇粹

  用针咒

  天灵节荣愿保长生太玄之一。守其真形。五脏神君。各保安宁神针一下。万毒潜形。急急如律令摄。

  凡针默念咒一遍。吹气在针上。想针如火龙。从病患心腹中出。其病速愈。

  卷三 群书汇粹

  制针法

  本草云。马衔铁无毒。日华子云。古旧 者好或作医工针○柔铁即熟铁有毒。故用马衔则无之属皆是也。若用金针更佳。

  卷三 群书汇粹

  煮针方

  先将铁丝于火中 红。次截之。或二寸。或三寸。或五寸。长短不拘。次以蟾酥涂针上。仍入火中微 不可令红。取起照前涂酥 三次。至第三次乘热插入腊肉皮之里肉之外。将后药先以水二碗煎沸。次入针肉在内。煮至水干。倾出待冷。将针取出。于黄土中插。百余下以去火毒。色明方佳。次以铜丝缠上。其针尖要磨圆。不可用尖刃。

  麝香(五分) 胆矾 石斛(各一钱) 穿山甲 当归尾 朱砂 没药 川芎 广郁金 细辛(各三钱) 沉香 甘草(各五钱) 磁石(一两能引诸药入铁内)上药同针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