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此湿甚而兼风木之化)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性炎上)诸胀腹大。皆属于热(热气内盛者。在肺则胀于上。在脾胃则胀于中。在肝肾则胀于下。此以火邪所至。乃为烦满也)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躁。烦躁。狂狂乱。越乘越也。火入于肺则烦。火入于肾则躁。然气交变大论曰。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害心火。身热烦心。阴厥谑妄之类。是为阴盛发躁成无已曰。虽躁欲坐井中。但欲水。不得入口是也)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暴猝也。强直筋病强劲也)诸病有声(肠鸣)鼓之如鼓(鼓胀)皆属于热(为阳气所逆。故属于热)诸病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浮肿者。阳实于外。火在经也。疼酸者。

  火甚制金不能平木。木实作酸也。惊骇者。君火甚也)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木胜协火。则筋引急。或偏引之。则为转为反而乖戾于常。水液。小便也)诸病水液澄澈清冷。

  皆属于寒(水液。上下所出水液也)诸呕吐酸(火炎上也)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肠胃热。则传化失常。故猝暴注泄。下迫。后重里急迫痛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正治也)微者逆之。甚者从之 逆者正治(以寒治热。以热治寒逆其病者。谓之正治)从者反治(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从其病者。谓之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从少。谓一同而二异从多。谓二同而一异)热因寒用(热药冷服)寒因热用(寒药热服)塞因塞用(如下气虚乏。中焦气壅。欲散满则益虚其下。补下则满甚于中。而先攻其满。药入或减。药过依然乃不知少服则资壅。多服则宣通。疏启其中。峻补其下。下虚既实。中满自除)通因通用(如大热内蓄。注泄不止。以寒下之寒积久泄以热下之)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以上四治必隐伏其所主。而先求其病之由。是为反治也)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言以苦寒治热。而热如故)有病寒者。热之而寒(言以辛热治寒。而寒如故)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日。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补阴以配其阳。则阴气复而热自退)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补水中之火。则阳气复而寒自消)所谓求其属也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曰。治其旺气。是以反也(如治火旺用苦寒降阴则火愈盛。如治阴旺。用辛温耗气。则寒愈盛此皆专治旺气。故其病反如此)不治旺而然者何也。曰。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五味各入其所属如偏用久而增气此物化之常。气增。不已。则藏有偏胜而有偏绝矣。如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味过于辛筋脉阻。)

  卷三 群书汇粹

  标本阴阳

  (素问)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

  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此即三阴三阳之应地支也。是为六气上者言司天。如子午之岁上见少阴司天是也十二年皆然)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标首也终尽也。六十年阴阳之序始于子午。故少阴谓标尽于巳亥故厥阴谓终)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太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故六气谓本三阴三阳谓标也。然此六者。皆天元一气之所化。一分为六。故曰六元。)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此以下。言三阴三阳各有表里其气相通。故各有互根之中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阳明之本燥。故燥气在上与太阴为表里。故中见太阴是以燥金而兼湿土之化也)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太阳之本寒。故寒气在上。与少阴为表里。故中见少阴。是以寒水而兼君火之化也)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厥阴之本风。故风气在上与少阳为表里故中见少阳是以风木而兼相火之化也)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少阴之本热。故热气在上与太阳为表里故中见太阳。是以君火而兼寒水之化也)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太阴之本湿。故湿气在上。与阳明为表里。故中见阳明。是以湿土而兼燥金之化也)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此言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而兼见于标本之间者是阴阳表里之相合。而互为中见之气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上中下本标中气图 

  六经之气以风寒热湿火燥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见者为中气。中气者。如少阳厥阴为表里。

  阳明太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表里相通则彼此互为中气。

  百病之起。多生于本。六气之用。则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太阳寒水。本寒标热。少阴君火本热标寒其治或从本。或从标。审寒热而异施也。少阳相火。从火化为本。太阴湿土从湿化为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