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心肺得受天气。入通五脏。生五色而发音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味各有所藏。五脏则以之养。而气从矣)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得乎味。味以养气。为阴阳。和而化生津液。相以成精。精充而神自生矣)心者。生之本(心属阳。阳主生。万物系之以存亡)神之变也(心藏神变化由之)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主血脉。血足则面容光彩。脉络满盈)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王于夏气合太阳)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肺主气而藏魄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肺主身之皮毛))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王于秋。以太阴之气而居阳分故为阳中之太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肾藏志主闭藏精之处也(藏精))其华在发(肾主脑髓)其充在骨(肾合骨也)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肾王于冬又为阴藏)肝者。罢(炎同)极之本(肝主筋。运动过劳。筋必罢极)魂之居也(肝藏魂)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爪者筋之余)以生血气(肝属木主于春为发生之始)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位居东。故为阳)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

  (盛受水谷)营之居也(营出中焦)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唇者脾之荣)其充在肌肉(肌肉脾之合)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此总结六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能通达阴阳。)

  卷二 素问经文

  素问五脏生成论

  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黄为有胃气)面青目赤。

  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无黄色。则胃气已绝)

  卷二 素问经文

  素问五脏别论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也)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

  名曰奇恒之府(主藏蓄阴精。与他府之传化者为异)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写者也(转输运动)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肺藏魄而主气。大肠通肺故肛门日魄门。使为之传送也)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精气质清。故有充满而无积实)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水谷质浊。故实则传化。不能满也。)

  卷二 素问经文

  素问异法方宜论

  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者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山海经曰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即砭石也)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来起见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

  其民不衣而褐荐。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音泄艾火烧灼)故灸 者。亦从北方来。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 (腐同)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

  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按谓捏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卷二 素问经文

  素问诊要经终论

  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方。正也。言天地气正发生其万物也。)三月四月。天气正方(阳气明盛)地气定发。(万物华而欲实)人气在脾。(季终土寄而王)五月六月天气盛。

  (天阳赫盛)地气高。(地焰高升。)人气在头。(火性炎上。故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阴气肃杀类合于金。故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随阳而入。故人气在心)十一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阳气深复故人气在肾。夫气之变也。发土于木。长茂于土盛高而上肃杀于金。避寒于火伏藏于水。斯皆随顺阴阳。气之升沉也下文四李言气之浅深)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散俞即诸经之散穴也)甚者传气间者环也。(传布散也。病甚者。宜久留待其传气。环周也病稍间者。但候其气行一周于身约二刻可止针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夏宜宣泄。故必见血而止尽气谓去其邪血邪气也闭环谓去针闭穴须气行一周之顷也。凡有痛病必退下矣。)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