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自子之后太阳从左而升。升则为阳自午之后太阳从右而降。降则为阴。大而一岁小而一日。无不皆然故一日亦分四时也。)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

  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

  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其时有反者。是不应四时之气。藏独主其病。是必以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如脾病畏木之类。值其时口。故病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如脾病喜火土。

  肺病喜土金。肾病喜金水。肝病喜水木。心病喜木火。值其时日。故病当起。)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 病在脏者。取之井。(脏主冬。冬刺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色主春。春刺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时主夏。夏刺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音主长夏。长夏刺经。)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味主秋秋刺合○按本篇五时之刺。以应五俞。谓冬刺井春刺荥夏刺俞。长夏刺经秋刺合者以井应冬荥应春俞应夏。经应长夏。合应秋也。考他篇文义皆与此同及六十六难曰。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与本篇不合。必难经之误也

  卷一 灵枢经文

  灵枢五变

  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卷一 灵枢经文

  灵枢论勇

  大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浓。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谓也。

  卷一 灵枢经文

  灵枢论痛

  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浓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 亦然。( 音泄。艾火烧灼。)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 亦然。

  卷一 灵枢经文

  灵枢背

  背中大 。在杼骨之端。肺 在三焦之间。心 在五焦之间。膈 在七焦之间。肝 在之间。脾 在十一焦之间。肾 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 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卷一 灵枢经文

  灵枢逆顺

  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也。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已者言病既已也。)

  卷一 灵枢经文

  贼风篇

  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

  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卷一 灵枢经文

  灵枢卫气失常篇

  卫气之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肢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卫气者。水谷之悍气也。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此卫气之常也。失其常则随邪内陷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而菀蕴为病)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旁取之(俱如下文)积于上泻大迎(足阳明经)天突(任脉)喉中。(即廉泉穴积于胸中病喘呼逆息。

  故常泻之于上)积于下者泻三里气街(积于腹中。病胃中满故当泻其下。)上下皆满者。上下取之与季胁之下一寸。重者鸡足取之。(上下皆病胸中与腹中俱满。当取上五穴又旁取季胁之章门穴。其积重者。即积针以刺之如鸡足之状)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

  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其应主肺)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脾气通于唇)营气濡然者。病在血气。(营本无形。若肤腠之汗。肌肉之胀。二便之泄利。皆濡然之谓。其病在营则气血也。)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目为肝窍肝主筋也。)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耳为肾窍肾主骨也)人年五十以上为老。二十以上为壮。十八以下为少。六岁以下为小。(此言人之老壮少小以年而别○以下之下。旧本上。)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膏者。油也。人有多膏者。其肉淖。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故能耐寒而多气皮缓故能纵腹垂腴也)肉者多血。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人有多肉者。皮肉不相离。身体容大而寒热和平也)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别于众人者也(脂者。骨中髓也多脂者肉坚。其血必清。气滑且少。故身形不大。而必能耐寒也。此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