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阴二穴。在枕骨下。(足少阳穴云。在完骨上。)摇动有空。针三分。灸七壮。明云
、五壮。针四分。在完骨上。枕骨下。(完骨二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
此有窍阴矣。足少阳胆经亦有此穴。此当为头窍阴也。
浮白二穴。在耳后。入发际一寸。针五分。灸七壮。明云、三壮。针三分。
颅息二穴。在耳后间青络脉。灸七壮。不宜针。明云、颅息在耳后青脉间。灸三壮。
针一分。不得多出血。出血多、杀人。
脉二穴。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出血多。灸三壮。针
一分。明云、在耳内鸡足青脉。
完骨二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灸七壮。针三分。明云、二分。灸根据年壮。
翳风二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针七分。灸七壮。明下云、三壮。在耳后尖角



<目录>针灸资生经第一

<篇名>正面部中行六穴

属性:\r正面部中行六穴\pf-f5.bmp\r
素 一名面王。在鼻柱之端。外台云、不宜灸。针一分。
水沟一名人中。在鼻柱下。针四分。留五呼。得气即泻。灸不及针。日三壮。若灸、可
如小雀粪。风水面肿。针此一穴。出水尽、顿愈。忌同。明云、日灸三壮。至二百罢。若
是水气。唯得针此穴。若针余穴。水尽即死。下云、灸五壮。
兑端在唇上端。针二分。灸三壮。炷如大麦。明下云、在颐前下唇下。开口取之。
龈交在唇内齿上龈缝筋中。针三分。灸三壮。
承浆一名悬浆。在颐前唇下宛宛中。日灸七壮。止七七。灸即血脉通宣。其风立愈。炷
箸头作。针三分。得气即泻。忌同。明云、颐前下唇之下。针三分半。得气即泻。泻尽、
更留三呼。徐徐引气而出。日灸七壮。过七七、停四五日。后灸七七。若一向灸。恐足阳明
脉断。令风不差。停息复灸。令血脉通宣。其风立愈。下云、下唇棱下宛中。
廉泉一名舌本。在颔下结喉上。(明云舌本间。)灸三壮。针三分。得气即泻。明云、
二分。(千云。当颐直下骨后陷中。)



<目录>针灸资生经第一

<篇名>面第二行左右十穴

属性:\r面第二行左右十穴\pf-f6.bmp\r
攒竹二穴。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员柱。在两眉头少陷宛宛中。不宜灸。针一分。
呼。泻三吸。徐徐出针。宜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受刺、目大明。忌同。明云、
宜细三棱针。针三分出血。下云、灸一壮。
睛明二穴。一名泪孔。在目内 。针寸半。留三呼。雀目者、可久留针。然后速出。
禁灸。忌同。明云、目内 头外畔陷宛宛中。针分半。留三呼。补不宜灸。一云、在目内
按明堂云、针一分半。铜人乃云入一寸半。二者必有一误。予观面部所针。浅者入一分
。深者四分尔。而素问气府注亦云刺入一分。则是铜人误写一分为一寸也。
巨 二穴。夹鼻孔旁八分。直目瞳子。跷脉足阳明之会。针三分。得气即泻。灸七壮。
明云、巨 在鼻孔下。夹水沟旁八分。跷脉足阳明之会。针三分。灸七七壮。
迎香二穴。在禾 上一寸。鼻下孔旁五分。针三分。留三呼。不宜灸。忌同。
禾 二穴。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针二分。又手阳明穴云、禾 一名长频。直鼻孔
沟旁五分。明云、和 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下云、禾 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
铜人经禾 二穴。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明堂下经作禾 。 即 也。上经乃作和
皆云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则是一穴也。而铜人手少阳穴复有和 二穴。在耳前兑(素
发陷中。其穴相去远矣。恐明堂上经误写禾字作和字也。(今以诸经校勘。禾 穴者是



<目录>针灸资生经第一

<篇名>面第三行左右十穴

属性:\r面第三行左右十穴\pf-f7.bmp\r
阳白二穴在眉上一寸。直目瞳子。灸三壮。针入二分。
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禁针。针之令人目乌色。可灸三壮。炷如大麦
。忌
肉日加长。如桃大。至三十日定。不见物妨。或如五升许大。
铜人云、此穴可灸三壮。禁针。针之令人目乌色。明堂乃云针入四分半。特不宜灸。灸
后眼下大如拳。二家必各有所据。未知其孰是。不针不灸可也。
四白二穴。在目下一寸。灸七壮。针三分。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深、即令人目乌色。
地仓二穴。夹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有脉微微动是也。针三分。(明云。针三分半。)留
五呼
大迎二穴。在曲颔前寸二分。骨陷中动脉。又以口下当两肩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