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
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
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复至于人。得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
前矣。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以袖掩之。口鼻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根据
前再施。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
左捻。欲补先呼后吸。欲泻先吸后呼。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
。直待气至。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
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
。通经接气。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此通仙之妙。况夫出针之法
。病势既退。针气微松。病未退者。针气始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为邪气吸拔其针。
乃真气未至。不可出之。出之者。其病即复。再须补泻。停以待之。直待微松。方可出针豆
许。摇而停之。补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扪。泻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闭。欲令腠密。然后吸气
。故曰下针贵迟。大急伤血。出针贵缓。大急伤气。以上总要。于斯尽矣。方夫治病。其法
有八。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
针。除寒之有准。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
至。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退热准绳。三曰阳中引阴。先寒后热。自浅而深
。以九六之法。先补后泻也。四曰阴中引阳。先热后寒。自深而浅。以九六之方。则先泻后
补也。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法在浅则用浅。法在深则用深
。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五曰子午捣臼。水蛊鬲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
六出。左右转之。十遭自平。六曰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
卧针五七吸。待气上下。亦可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七曰留气之诀。
癖 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八曰抽添之诀。瘫痪疮
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索。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
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
。一曰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二曰白虎摇头。似手摇铃。
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三曰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四曰
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四围飞旋。
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至夫久患偏枯。通经接气之法。已有定息寸数。手足三
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五寸。在乎摇动出纳。呼吸
同法。驱运气血。顷刻周流。上下通接。可使寒者暖而热者凉。痛者止而胀者消。若开渠之
决水。立时见功。何倾危之不起哉。虽然。病有三因。皆从气血。针分八法。不离阴阳。盖
经脉昼夜之循环。呼吸往来之不息。和则身体康健。否则疾病竞生。譬天下国家地方。山海
田园。江河溪谷。值岁时风雨均调。则水道疏利。民安物阜。其或一方一所。风雨不均。遭
以旱潦。使水道涌竭不通。灾伤遂至。人之气血。受病三因。亦犹方所之于旱潦。盖针砭所
以通经脉。均血气。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



<目录>卷四下

<篇名>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属性: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
穴。
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水穴荥。丙日申时少泽当。
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水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
丙午时受三焦火。中渚之中仔细详。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
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
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
经火支沟刺必痊。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 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
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穴。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