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按。难经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王海藏曰。假令补肝经。于本经原穴补一
针。(太冲穴是)如泻肝经。于本经原穴亦泻一针。余仿此。
自太渊至神门皆为俞。自阳池至腕骨为原。海藏皆为十二原者。岂五脏无原。以俞为原
。六腑有原。取原而不取俞耶。



<目录>卷一下

<篇名>五脏募穴

属性:中府(肺之募) 巨阙(心之募) 章门(脾之募) 期门(肝之募) 中脘(胃之募)
按难经云。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腹曰阴。募皆在腹。)东垣曰。凡治腹之募。皆为
原气
合。及诸脉之募者。必危。



<目录>卷一下

<篇名>五脏俞穴

属性:(俞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
肺俞(三椎下各开寸半) 心俞(五椎下各开寸半) 肝俞(九椎下各开寸半) 脾俞(十一
椎下各开寸半) 肾俞(十四椎下各开寸半)
按难经云。阴病行阳。(背为阳)故令俞在阳。(人之俞皆在背) 东垣曰。天外风寒之邪
。乘
于外寒。终归外热。以故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俞。



<目录>卷一下

<篇名>八会穴

属性:腑会中脘 脏会章门 筋会阳陵泉 髓会绝骨 血会鬲俞 骨会大杼 脉会太渊 气会

难经云。热病在内者。取会之气穴也。



<目录>卷一下

<篇名>五脏六腑井荥俞原经合

属性:\r五脏六腑井荥俞原经合图\p06-d5b.bmp\r



<目录>卷二

<篇名>骑竹马法

属性:治痈疽恶疮发背。男左女右。臂腕中横纹起。用薄篾一条。量至中指齐肉尽处。不量爪
甲截
徐扛起。足要离地五寸许。两旁更以两人扶定。毋令动摇不稳。却以前量长篾。贴定竹杠竖
起。从尾 骨。贴脊量至篾尽处。以笔点记。此不是穴。却用后取同身寸篾。取两寸平折。
自中横量两头各一寸。方是灸穴。可灸三壮。
根据法量穴。在督脉脊中至阳、筋束二穴中外。太阳行背二行鬲俞、肝俞之内。非正当穴
也。



<目录>卷二

<篇名>四花穴法

属性:崔知悌云。灸骨蒸劳热。灸四花穴。以稻秆心量口缝如何阔。断其多少。以如此长。裁
纸四
却环在结喉下垂向背后。看稻秆止处。即以前小孔纸当中安。分为四花灸纸角也。可灸七壮
初疑四花穴。古人恐人不识点穴。故立此捷法。当必有合于五脏俞也。今根据此法点穴。
果合
旺。故取此以补之。胆者肝之府。藏血。故亦取是俞也。崔氏止言四花。而不言鬲俞、胆俞
四穴者。为粗工告也。今只根据揣摸脊骨鬲俞、胆俞为正。然人口有大小。阔狭不同。故四花
亦不准。



<目录>卷二

<篇名>灸痨穴法

属性:资生经云。久痨。其状手足心热。多盗汗。精神困顿。骨节疼寒。初发咳嗽。渐吐脓血
。肌
纹处截断。却将此草自鼻尖量。从头正中(分开头心发贴肉量)至脊。以草尽处用墨点记。别
用草一条。令病患自然合口量阔狭截断。却将此草于墨点上平折两头尽处量穴。灸时随年多
灸一壮。如年三十。灸三十一。累效。
根据此量之。其穴合五椎两旁三寸。心俞二穴也。岂心主血。故灸之欤。



<目录>卷二

<篇名>取肾俞法

属性:千金注云。凡取肾俞者。在平处立。以杖子约量至脐。又以此杖子。当背脊骨上量之。
知是与脐平处也。然后相去各寸半取其穴。则肾俞也。
按此法以脐准肾俞虽似。然肥人腹垂则脐低。瘦人腹平则脐平。今不论肥瘦。均以杖量
之。未有准也。



<目录>卷二

<篇名>窦氏八穴

属性:(或云。少室隐者之所传。刘氏曰。八穴用为辅治。非拘于法取者也。)
公孙(足太阴脾。通冲脉。合于心胸。主治二十七证。)
九种心痛 心胃 痰鬲涎闷 心胸 脐腹痛胀 三焦胃 胁肋疼痛 心脾 产后血迷
心主
小肠心 水隔酒痰 肝胃 中满不快反胃呕吐 胃 腹胁胀满痛 脾胃 肠风下血 大肠
包络 脱肛不收(大人小儿) 大肠肺 气隔 心肺 食隔不下 胃脾 食积疼痛 胃脾 癖
气小儿食癖 小肠心主 儿枕痛(妇人血块) 小肠三焦 酒癖 胃三焦 腹鸣 小肠胃 血
刺痛 肝脾 小儿脾泻 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