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 二间 阳陵泉 阳辅 (口歪)
列缺 风市 曲池 环跳 足三里 绝骨 昆仑
手足髓孔 千金云手髓孔在腕后尖骨头宛宛中足髓孔在足外踝后一寸俱主治痿追风半身
不遂灸百壮
口眼 斜
颊车 地仓 水沟 承浆 听会 合谷
凡口 向右者是左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 陷中二七壮 向左者是右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
陷中二七壮炷如麦粒
喑哑
天突 灵道 阴谷 复溜 丰隆 然谷
戴眼
神庭 脊骨三椎五椎各灸五七壮(齐下火立效)
瘫痪
肩 合谷 曲池 环跳 风市 足三里 绝骨 阳陵泉 昆仑 肩井 中渚 阳辅
角弓反张
百会 神门 间使 仆参 命门
风痹不仁
天井 尺泽 少海 阳辅 中渚 环跳 太冲
预防中风
风池 百会 曲池 合谷 肩 风市 足三里 绝骨 环跳



<目录>卷之三

<篇名>厥逆症略

属性:厥者四肢厥冷逆者气血逆乱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
张精
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大奇论曰脉至如喘名曰暴厥厥逆一症
内经特重而详言之如云卒厥暴厥皆厥逆之总名也如云寒厥热厥分厥逆之阴阳也连经连脏论厥
逆之生死也再若诸经脏腑之辨又极明显后世又有气厥血厥酒厥痰厥色厥食厥无非本之经义仲
景伤寒论厥逆与内经有异脏厥蛔厥皆伤寒症也内经之厥重在元气故热厥当补阴寒厥当
补阳伤
寒之厥辨在邪气故寒厥宜温热厥可攻也二者不可不察至若尸厥一症乃外邪卒中之恶候凡四时
不正之气及山魔土煞五尸魇魅之属皆是也犯之者忽然手足厥冷肌肤寒栗面目青黑精神不守或
口噤妄言痰涎壅塞或头旋运倒不省人事即名飞尸卒厥宜用针法若用艾灸则莫如秦承祖灸鬼法
及华陀救阳脱法为妙



<目录>卷之三

<篇名>厥逆灸治

属性:厥冷逆
气海 肾俞 肝俞 阳溪 人中 膻中 百会
一法以绳围男左女右臂腕将绳从大椎向下度至脊中绳头尽处是穴灸二十一壮 尸厥灸此
尸厥卒倒气脱
百会 人中 合谷 间使 气海 关元
扁鹊治虢太子疾取三阳五会更熨两胁下即苏
肾厥头痛筋挛不嗜卧
关元(灸百壮)
卒忤
肩井 巨关 水沟(小炷三壮) 神门(小炷三壮) 又灸中恶等症(其穴在乳后三寸男左
女右灸之)
阴厥胫直
照海 阳陵泉
鬼魅狐惑
鬼哭穴 取将手两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两甲角反甲后肉四处骑缝着火灸之则患者哀告
我自去为效
面青腹痛呕吐泻利舌卷囊缩手指甲唇青心下结硬胀满冷汗不止四体如冰厥逆昏沉不
省人事脉伏绝者
气海 穴在脐下一寸五分 丹田 穴在脐下二寸 关元 穴在脐下三寸 用大艾炷灸二
七壮得手足温暖脉至知人事无汗要有汗出即生不暖不省脉不至者死
中暑神昏
症见卒倒无知名曰暑风大率有虚实两途实者痰之实也平素积痰充满经络一旦感召盛暑痰
阻其
气卒倒流涎此湿 合病之最剧者也宜先吐其痰后清其暑犹易为也虚者阳之虚也平素阳气衰微
不振阴寒久已用事一旦感召盛暑邪凑其虚此湿 病得自虚寒者也宜回阳药中兼清其暑最难为
也丹溪谓夏令火盛之时烁石流金何阴寒之有此其见偏主于热治宜清凉灸法似不可用然亦不尽
然也天有非时之气人即有非时之病如夏行秋令冬行春令寒时得热症热时得寒症往往有之况盛
暑之气外阳而内阴中之者卒暴面垢冷汗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甚至不省人事宜灸
百会 中脘 三里 脾俞 合谷 人中 阴谷 三阴交
冒暑霍乱
百劳 委中 合谷 曲池 三里 十宣



<目录>卷之三

<篇名>首部症略

属性:人之有首犹山之有巅以其高出众体之上为诸阳之总会也灵枢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
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又曰肺气通于鼻心气通于舌肝气通于目脾气通于口肾气通于耳五
脏不和则七窍不通故凡人之疾病吉凶无不上见于面观其色之胜复生克即知其病之轻重浅深经
曰赤色出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庭者南方火位黑乃
北方水色水来克火是阳神已离其所舍将何以固其生乎颧之左为肝颧之右为肺其骨属肾病

愈而两颧见赤色是为木火自焚水干金铄败于内必形诸外知其卒死也必矣若满面通红气盛者属
阳若两颧鲜赤如指如缕而余地不赤者阴虚也面色白者为气虚白兼淡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