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资生经)。穴承满 乳根
疗胸膈闷。咳嗽气短。喉鸣。穴 中
疗膈痛。穴膈俞
疗胸膈气满。穴商阳
疗胸膈满闷。穴临泣(足临泣)
疗胸中膈。气聚痛好吐。穴厥阴俞 灸随年壮。
治膈中不利。穴隐白 巨阙
治腹中雷鸣。察察隐隐。常有水声。穴食窦
治胸膈中气。穴阙俞 灸随年壮。
治胸膈烦满。穴天池
治膈气呕吐涎沫。穴 中
治膈胃寒痰。穴率谷 膈俞
治气哽。穴扶突
疗气鲠鲠。穴天突
疗噎。穴章门
治胸胁支满噎塞。穴中庭
治食噎不下。胸喘息胀。穴大钟
治胸中气噎。穴关冲 天突
治胸中如塞。及聚气成干噎。穴 中
治膈气不下食。噎病。穴乳根
疗久疟。背气满闷。胸中气噎。穴
疗善噎。穴神堂 中府
治膈中不利。穴巨阙
治五噎。
黄帝问岐伯曰。凡人患噎疾。百味珍馔不能食者。灸何穴而立得其愈。岐伯答曰。夫人
噎病
有五般。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此皆由阴阳不和。三焦膈
绝。津液不利。故令气膈不调。成噎疾。
治气噎。灸 中
治忧噎。灸心俞
治食噎。灸乳根
治劳噎。灸膈俞
治思噎。灸天府
治五噎。黄瘅。醋心多唾。呕吐不止。刺任脉天突一穴。在结喉下一寸宛宛中。阴维任
脉之
会。针入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次针足少阴经通关二穴。在中脘穴两傍。同身寸之相去各
五分。用长针针入八分。左捻针。能进饮食。右捻针。能和脾胃。许氏云。此穴一针四效。
凡下针后良久。先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次针破病根。肠中作声为二效。次觉流入膀胱为
三效。然后觉气流行入腰后肾堂间。为四效矣。
治五膈气喘息不止。刺任脉中脘一穴。一名太仓。胃之募也。经云。腑会太仓。在上脘
穴下
一寸。当脐上蔽骨下当中是也。手太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上纪者。中脘也。用毫针针
入八分。次针足厥阴经期门二穴。凡刺腹部诸俞穴。气虚人内息大七八口。下入丹田。闭气
刺之。
治结气胸中膈气。扁鹊曰。第四椎下两傍各一寸半。名厥阴俞。灸随年壮。



<目录>卷十三\针灸门

<篇名>背痛

属性:治胸背急。及胸中膨膨(资生经)。穴经渠 丘墟
治背痛引头。穴附分
治脊强。背尻骨重。穴昆仑
治背恶寒痛。脊强。难俯仰。穴膈关 秩边 京骨
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噎闷。穴膈俞。
治胸背痛。恶风寒。食不下呕吐。及胸胁胀满。穴意舍
治背膊痛。胸中瘀血。肩背不得屈伸而痛。穴巨骨
治背膊痛。穴魄户
治背脊强急。穴神堂
治胸背急。穴气户
治气注背膊拘急。穴大椎
治胸背拘急。穴承筋
治胸背相引痛。穴不容
治胸背拘急。胸满膨膨。穴经渠
治痹走胸背痛。穴鱼际
治背痹闷。肩膊间急痛。背气不能引顾。咳逆上喘。穴魄户
治背中气上下行。脊背腹痛。穴胃俞
治背痛俯仰不得。穴志室
治背痛。穴巨阙(灸) 胸堂(灸)
治背偻如龟背。生时被客风拍着脊骨。达于髓所致。穴肺俞 心俞 膈俞(各灸三壮)
治温疟寒疟。背闷气满。腹胀气眩。及胸中痛引腰背。穴
治胸背寒栗。穴列缺
治胸胁彻背痛。穴云门
王氏云。背疼。因作劳所致。技艺之人。与士女刻苦者。多有此患(士之书学。女之针
指。
皆刻苦而成背痛矣)。色劳者。亦患之。晋之景公是也。惟膏肓为要穴。予尝于膏肓之侧。
去脊骨四寸半。隐隐微痛。按之则痛甚。谩以小艾灸三壮即不疼。他日复连肩上疼。却灸肩
疼处而愈。方知千金方之阿是穴犹信云(予每遇热膏肓穴。所多出冷汗数年矣。因灸而愈)。
治肩臂急痛手不上头。灸肩外头。近后以手按之宛宛凹处。灸七壮便愈(此是劳家病。
宜检风条中)。



<目录>卷十三\针灸门

<篇名>肩背酸痛

属性:治肩背不举(资生经)。穴浮白
疗肩背连胸痛。不可俯仰 穴神堂
治肩背急。引缺盆痛 穴商阳
治温疟肩背痛。穴
治肩背痛。穴中府
治肩背急。穴附分
治肩痛胸腹满。洒淅寒热。肩背急。穴神堂
治肩背急。腰脊强不得俯仰。穴三焦俞
治肩背颈项痛。穴涌泉
治肩背痛。穴天牖 缺盆 神道 大杼 天突 水道 巨骨
治肩背寒痉。肩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