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身体腰脊如解。及治寒热。
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撅骨尾窍骨也。以年为壮数。视背椎陷者灸之。举背肩
上陷
者灸之( 穴也)。两季胁之间灸之(章门穴也)。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阳辅穴也)。足小指
次指间灸之(侠溪穴也)。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经阙其名)。 下陷脉灸之(承
筋穴也)。外踝后灸之(昆仑穴也)。膺中陷骨间灸之(天突穴也)。掌束骨下灸之(阳池穴也)
脐下三寸灸之(关元穴也)。灸毛际动脉灸之(气冲穴也)。膝下三寸分间灸之(三里穴也)。
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冲阳穴也)。巅上一寸灸之(百会穴也)。
治身体腰脊如解。穴涌泉



<目录>卷十\针灸门

<篇名>伤寒热气

属性:治腹痛而热。穴行间
治腹中热。穴中极
治五脏热。及身体热。脉弦急。
灸第十四椎与脐相当。五十壮。老少增损之。若虚寒至百壮。横间三寸灸之。
治身体热腹痛。穴气冲
治腹中热。喜渴涎出。是蛔也。手持之物令得移。穴刺中脘穴。亦不可容易针
治腹中大热不安。穴气冲
治寒热入腹。穴关元
治久冷。穴天枢灸百壮。
治腹寒。穴阴陵泉 三阴交
治腹中寒热。穴隐白
疗热风冷痹。穴下廉
治寒热。穴上关
治寒热。亦主下部寒热。穴飞扬
治寒热。穴哑门
治乍寒乍热。穴少冲
治但是积冷虚乏病。穴宜灸关元。
治脏腑久积冷气。心腹胀满。穴三里
治久积冷气。绕脐切痛。时上冲心。穴天枢
治冷气。穴中极
治冷气。穴漏谷 会阳
治六腑气寒。不嗜食。穴下脘
治冷气上冲心。穴气海
治腹中寒。冷气胀满。穴隐白
治上气冷发。腹中雷鸣。穴太冲
治结气寒冷。穴太仓。灸百壮。
治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也。穴关元。灸百壮。
治心下寒。穴商丘
治心寒冷气上。穴鸠尾。少冲商丘龙颔灸百壮。
治寒厥惊狂。穴阳交
治腹寒气满。穴冲门
资生经云。五劳六极。复生七伤。变生七气。积聚坚牢如杯。留在腹内。心痛烦冤。不
能饮
食。时来时去。发作无常。寒气为病。则吐逆心满。热气为病。则恍惚闷乱。长如眩冒。又
复失精。宜服和剂局方七气汤。若冷气忽作。药灸不及。只用大针。微刺诸穴与疼处。须臾
即定。神效。
治胃中热。穴三里。灸三十壮。
治三焦膀胱肾中热气。穴水道。灸随年壮。



<目录>卷十\针灸门

<篇名>身寒痹

属性:治身常湿。穴鬲俞
治身湿。穴丰隆
治身湿。摇时时寒。穴曲池 列缺
治卒痹病。引膑下节。穴曲泉
治膝股重。穴合阳
治身湿痹不能行。穴漏谷
治湿痹支肿。髀筋急 。颈痛。穴悬钟
治髀枢痛。膝胫骨摇。酸痹不仁。筋缩。诸节酸折。穴绝骨
治身痹淅淅振寒。穴临泣
治骨痹烦满。穴商丘
治身体不仁。先取京骨。后取中封绝骨。皆泻之。
治痿厥。身体不仁。少气湿肿膝肿。穴中封
治缓纵痿痹。 肠疼冷不仁。穴风市
治寒气在分肉间。痛苦痹不仁。穴中渎
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穴阳关
治酸痹不仁。身重。穴绝骨
治冷风湿痹。穴环跳
治湿痹。穴条口
治寒湿内伤。穴下
治风湿痹。穴委中
治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穴下廉。灸疮瘥。冷痹即已。
治痹走胸背。穴鱼际
治冷痹。胫膝疼。腰脚挛急。足冷气上。不能久立。有时厌厌嗜卧。手足沉重。日觉羸
瘦。
名复连病。令人急无情。常愁不乐。健忘。嗔喜。有如此候。即当穴灸悬钟、绝骨。随年壮
一灸即愈。不得再灸也。若年月久更发。根据法更灸。若意便欲多者。七日外。更七壮。
资生经曰。虚损论云。疾之所起。生自五劳。五劳既用。二脏先损。心肾受邪。即生六
极。
一曰气极。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外受邪气。多寒湿痹。又曰五劳六极七伤。七气积聚
变为病者。甚则令人得大风缓急。湿痹不仁。偏枯筋缩。四肢拘挛。令人无子。
治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厥痹者。厥气上攻腹。取阳之络
视主病者。泻阳补阴经也。穴会阴 太渊消泺 照海
治足大指搏伤。下车 地。适臂指端伤。为筋痹。穴解溪
治痹胫重。足跗不收。跟痛。穴巨虚 下廉
治胫疼。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