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腋下肿。上气咳嗽。
胸中有声。喉中鸣。明堂经云。主寒热 疟。热病汗不出(心)。
\x大包二穴\x 在渊液下三寸。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灸三壮。针三分。
铜人经云。治腹有大气。不得息。胸胁中痛。内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皆纵(脾)。



<目录>卷七\针灸门

<篇名>穴

属性:\x鸠尾一穴\x 一名尾翳。一名 。在胸前蔽骨下五分。不可灸。灸即令人毕世少
心力
此穴大难针。大好手方可下针。不然。取气多。令人夭。针三分。留三呼。泻五吸。肥人
倍之。明堂经云。在蔽骨下五分陷者中。灸三壮。主心惊悸。神气耗散。癫痫病狂。不择言
也。素问注云。不可灸刺。人无蔽骨者。从歧骨际下行一寸。铜人经云。治心风惊痫发癫。
状如鸟鸣。破心吐血。心中气闷。不喜闻人语。心腹胀满胸中满。咳逆数噫。喘息。喉痹咽
壅。水浆不下。忌如前法。西方子云。禁灸(任)。
\x巨关一穴\x 心之募。在鸠尾下一寸。鸠尾巨者。少令强一寸中取穴。针六分。留
七呼
得气即泻。可灸七壮。止七七壮。明堂经云。在鸠尾下一寸陷者中。主心痛不可忍。呕血
烦心。膈中不利。胸胁支满。霍乱吐痢不止。困顿不知人。铜人经云。任脉气所发。治心
中烦满。热病。胸中痰饮。腹胀暴痛。恍惚不知人。息贲时唾血。蛔虫心痛。蛊毒霍乱。发
狂不识人。惊悸少气。又云。主热风痫。西方子云。主风癫浪言。或作鸟鸣声。不能食。无
心力。凡心痛有数种。冷痛。蛔虫心痛。蛊毒。霍乱不识人。及腹中满暴痛。汗出及手清臂
不举。忌同。
\x上脘\x(一作管)\x一穴\x 在巨阙下一寸。当一寸五分去蔽骨一寸(明堂经云去
巨骨
三寸)。针入八分。先补后泻。神验。如风痫热病。宜先泻后补。立愈。日灸二七壮。至百
壮。未愈。倍之。忌同。明堂下经云。灸三壮。铜人经云。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治心中
热烦。贲豚气胀满不能食。霍乱吐利。身热汗不出。三焦多涎。心常惊悸。心痛不可忍。伏
梁气状如覆杯。林又云主霍乱心痛不可眠卧。心中闷发哕。西方子云。去鸠尾三寸。明堂
经云。主呕吐食饮不下。胸胀气满。心忪惊悸。时吐呕血。腹内刺痛。
\x中腕一穴\x 一名太仓。胃之募。在上腕下一寸。上纪者。中腕也。针八分。留七
呼。
泻五吸。疾出针。灸二七壮。止百壮。忌同。明堂经云。日灸二七壮。止四百壮(千金。一
名胃募。在心下四寸。胃管下一寸)。铜人经云。手太阳足阳明所发。任脉之会。治心下胀
满。伤饱食不化。霍乱。吐泻。不自知。心痛。温疟。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因读书
得贲豚气上攻。伏梁心下闷状如覆杯。寒癖结气。忌猪鱼生冷酒面等物。西方子云。主心匿

能食。反胃霍乱。心痛。热瘟。 疟。天行。伤寒。腹中热。喜渴涎出是蛔。以手聚而按之
坚持。及腹胀不通。大便坚。忧思损伤。气积聚。及腹中痛甚作脓肿。往来上下。胁下坚痛
鼻间焦臭头热。鼻 衄。伤寒伤饱。食饮不化。目黄振寒。及冲疝胃痛。死不知人。及治
背与心相按而痛。资生经云。王氏云。按气穴论注云。中腕居心蔽骨与脐之中。刺入一寸二
分。与铜人经稍异。宜从铜人为稳。其曰。胃之募。盖饮食蓄积于此也。予尝苦脾痛。尝灸
此穴觉冷气从两胁下而上至灸处即散。此灸之功也。自后频灸此穴。亦每教人灸此。凡脾疼
不可忍。饮食全不进者。皆宜灸之(难经疏。府会太仓。府病治此。在心下三寸)。
\x建里一穴\x 在中腕下一寸。针五分。留十呼。灸五壮。铜人经云。治心下痛。
不欲食
呕逆上气。腹胀身肿。又云。治肠中疼痛。针入一寸二分。灸亦良。西方子云。在中脘下
一寸二分。不可灸。
\x下脘一穴\x 在建里下一寸。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二七壮。止二百壮。铜
人经云
在足太阴任脉之会。治腹痛。六腑之气寒。谷食不转。不嗜食。小便赤。腹坚硬。癖块。
脐上脉厥气动。日渐羸瘦。针入八分。灸亦佳。又云。治腹胃不调。腹内痛不能食。肠坚腹
胃胀。
\x水分一穴\x 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若水病。灸大
良。
可灸七壮。止百壮。禁针。针水尽即毙(一云。陷者中)。明堂经云。水分穴若水病灸大良。
日灸七壮。止四百壮。针五分。留三呼(又云。水气难得针。针水分穴。水尽即死。又云可
针。今莫若以不针为是)。又云。主水气浮肿。鼓胀。肠鸣如雷。鼓声时上冲心。日灸三壮
四日止。铜人经云。任脉气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