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痿厥嗜卧(人冒暑热之毒。舍于肾。肾乃小藏也。小
不胜大。则骨与髓虚。故足不载身。而痿厥生焉。痿则无力。故嗜卧也)。足心常热而痛。
渐至足下重。如不能举。灸则强食生肉。缓带被发。大杖重履而步。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
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
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趾之下。并太阴之筋斜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
内辅
之下。并太阳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侠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螈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
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在内者熨引饮药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无积者。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 。凡
六刺
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谷之前。出血立已。左右互
刺。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
不乐。取其经少阴少阳血者。
肾热病者。先腰痛 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寒且酸。足下热不欲
言。
其逆则项痛消消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肾热病者。颐
先赤。故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中。长六尺五寸。左右共一丈三尺。凡五十四穴。
涌泉二穴。然谷二穴。太溪二穴。大钟二穴。照海二穴。水泉二穴。复溜二穴。交信二
穴。
筑宾二穴。阴谷二穴。横骨二穴。大赫二穴。气穴二穴。四满二穴。中注二穴。肓 二穴。
商曲二穴。石关二穴。阴都二穴。通谷二穴。幽门二穴。步廊二穴。神封二穴。灵墟二穴。
神藏二穴。 中二穴。 府二穴。



<目录>卷四\针灸门

<篇名>手厥阴心包经

属性:手厥阴心主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三焦为心包之维。故心包脉
历络
三焦之经也)。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太阴行
之前。少阴行 之后。而心主行其中也)。入肘中(曲泽穴分也)。下臂行两筋之间(两筋之
间。间使所居)。入掌中(劳宫所在也)。循中指出其端(中冲在此中指之端)。其支者别掌中
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手心主。自此交入手少阳)。是动则病(手厥阴常多血少气。今气先病
是谓是动也)。手心中热。肘臂挛急(肘臂变急。盖谓屈而不伸也)。腋肿。甚则胸胁支满
心中澹澹(席延经云。澹澹水摇也)。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血受
病于气。是气之所生。故云。所生病也)。烦心。心痛。掌中热。若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
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
则心痛。虚则为烦。取之两筋间也。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

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贲。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闭。治在燔针劫刺。以
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冬痹也。
手厥阴心包脉。从腹走手。长三尺五寸。左右共七尺。凡一十八穴。
天池二穴。天泉二穴。曲泽二穴。 门二穴。间使二穴。中冲二穴。内关二穴。劳宫二
穴。太陵二穴。



<目录>卷四\针灸门

<篇名>手少阳三焦经

属性: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次指端。关冲之位也)。上出两指之间(本节前。腋门
后。
中渚穴也)。循手表腕(阳池穴分也)。出臂外两骨之间(两骨之间。支沟所在焉)。上贯肘(肘
后天井穴分也)。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足少阳在手少阳之后。上肩。而手少阳复
在其下)。入缺盆。交 膻中(难经云。膻中在玉堂下。同身寸之一寸六分。直两乳内平是也
)。散络心包(心包为三焦之维。故三焦脉。络心包也)。下膈。偏属三焦(手少阳为三焦之经
故其脉偏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挟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手少阳自此交入足
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