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有京骨穴上之大骨。此穴居
外侧赤白肉际陷者中。前本节骨后大骨如受约束之形。故名束骨。
四、京骨(原穴)
\x部位\x 在足外侧大骨之下。赤白肉际陷中。
\x证治\x 膝痛不得屈伸。目内 赤烂。疟寒热。善惊。不欲食。筋挛。足 酸。髀枢痛。
颈项强。腰背不可俯仰。衄血不止。目眩。
\x针灸\x 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按∶京骨穴乃足太阳所过之原穴。京大也。其穴在足外侧大骨之下。此大骨本名京
骨。因与穴同名。别其名曰大骨。与手腕骨别称起骨。同一义也。
五、昆仑(经穴)
\x部位\x 在足外踝后。跟骨之上陷中。
\x证治\x 腰尻痛。足 肿。不得履地。鼽衄。 如结。踝如裂。头痛肩背拘急。咳喘暴
满。阴肿痛。小儿发痫螈 。
\x针灸\x 针入五分。可灸三壮。炷如小麦大。妊妇刺之堕胎。
按∶昆仑乃足太阳所行之经穴。膀胱为水府。此穴居踝后。较井荥俞原各穴皆高。昆
仑乃水之高源。故以此名其穴。
六、委中(合穴)
\x部位\x 在 中央约纹动脉陷中。令人面挺伏地卧取之。
\x证治\x 膝痛。腰挟脊沉沉然。遗溺。腰重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可出血。痼疹皆愈。
凡伤寒热汗不出。取其经血立愈。委中者。血 也。大风发眉堕落。可刺之出血。
\x针灸\x 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七吸。禁灸。
按∶委中乃足太阳膀胱经所入之合穴。穴在 中央。委而取之。故名委中。凡太阳经
脉所过。腰髀膝关重痛。大风眉落。风邪深入于阳跷奇经。乃足太阳之别脉。均
可刺委中出血。以上所言。皆邪实宜泻之之证。正虚者。则不可妄刺。素问云。
刺委中大脉令人仆。脱色。不可不知也。



<目录>上卷\本输穴说难

<篇名>足少阴肾经五穴

属性:一、涌泉(井穴)
\x部位\x 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白肉际。跪取之。
\x证治\x 腰疼痛。大便难。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痛不嗜食。妇人无子。咳嗽。身热。
喉痹胸胁满。目眩。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五指端尽痛。足不得践地。
针灸 针入三分。无令出血。可灸三壮。
按 涌泉乃肾所出之井穴。藏真下于肾。肾者主水。故穴在足心。名曰涌泉。肾为生
气之藏。立命之根。故刺之不可见血。如妄刺之而血出不止则死矣。慎之慎之。
二、然谷(荥穴)
\x部位\x 在足内踝腕骨前。然骨之下陷中。
\x证治\x 咽内肿。心恐惧。如人将捕之。涎出。喘呼。少气。足跗肿不得履地。寒疝少腹
满。上抢胸胁。咳唾血。喉痹。淋沥。女子不孕。男子精溢。 酸不能久立。足
一寒一热。舌纵烦满消渴。初生小儿脐风。口噤痿厥洞泄。
\x针灸\x 针入三分。不宜见血。可灸三壮。
按∶然谷乃肾所溜之荥穴。阴荥为火穴。坎中有一阳无根之少火能生气。其穴亦名龙
渊。潜龙在渊之义也。男女精溢。不孕者皆取之。此火能然于深谷之中不受水
克。故名然谷。吾蜀有产盐区。名自喷井。火自地中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亦然谷少火之明证也。
三、太溪(俞穴)
\x部位\x 在内踝之后跟骨之上。动脉陷中。
\x证治\x 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呕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
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若 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瘦
瘠。手足厥冷。
\x针灸\x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按∶太溪穴。肾脉所注为俞土。乃九针十二原之要穴。久病重病欲知脏气之强弱者。
必诊此脉。金匮中脉法。有寸口趺阳少阴之分。趺阳即胃原冲阳。少阴即太溪
也。(仙)曾于途中救治倒地昏迷之急痧证。寸口无脉。太溪有脉。用开十宣法。救之而痊。如太溪
脉已绝。不可救也。
四、复溜(经穴)
\x部位\x 在足内踝上二寸。动而不休陷中。
\x证治\x 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KT KT 。善怒多言。舌干胃热。虫动涎出。足痿不
收履。 寒不自温。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五种水病。溺青赤黄白黑。
青取井。赤取荥。黄取俞。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肿。五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热。盗汗不止。
\x针灸\x 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五壮。
按∶穴名复溜。以足少阴别入跟中之脉。下歧为二。后绕大钟交足太阳。前下行水
泉照海。为阴跷奇经之起点。上达交信。亦在内踝上二寸。此别脉也。其太溪正
经直上之脉。复从内踝稍后上二寸而溜于此。与出涌泉溜然谷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