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行。
或一月二次。或过月不行。致生此疾。多生于寡薄虚弱之人。每乳上止有一核。可治。若串成三四个。即难疗。宜服败
毒散加生地。再服黄矾丸。通用逍遥调经汤。其有乳硬者。多因浓味湿热之痰。停蓄膈间。与滞乳相搏而成。又有滞乳。
因儿口气吹嘘而成。又有拗怒气激滞而生者。 石膏、栝蒌子、青皮、甘草节。皆神效药也,然此病。若早治之。立消。
有月经时
悉是轻病者。到五六十岁无月经时。不可作轻易看也。其有未产而乳自出者。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产后乳汁自出者。
乃胃气虚。宜服补药止之。或治以漏芦散亦可。以上皆不易作而难治之病也。此外若妇女气盛于血。往往无子。且变生
诸症。头晕膈满。有所必至。抑气散、异香四神丸。若血风体痛。寒热盗汗。颊赤口干。胸满痰嗽。月水不调。脐腹
痛。
瘕癖成块。宜人参荆芥散。若风虚梦与鬼交。妄有所见。言语错乱。宜伏神汤。若经水不调。血气攻注。遂至腹胁疼痛。
积聚成块。宜神仙聚宝丹。若怒气伤肝。不能藏血。血失常经。以致肌肤手足间。俱有血线络隐然可见。宜橘归丸。则
皆妇女之病所不可忽者。至于寻常杂病。与男子略同者。已详杂病源流中。故可无赘。惟此种种。乃妇女所独。因不惮
条载而缕述之焉。
\x脉法\x 脉经曰。妇人疝瘕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弱者死。又曰。少阴脉浮而紧。紧则疝瘕。半产而堕伤。浮则
亡血。恶寒绝产。
\x虚劳原由症治\x 王肯堂曰。劳倦所伤。用补中益气汤调治。乃暴病也。失治而有发热潮热。盗汗咳嗽诸症出焉。
谓之虚劳。又复失治。而有皮聚毛落。饮食不为肌肤。骨髓中热。经闭不行诸症出焉。谓之瘵骨蒸热。至于传尸劳。别
自一种。其原不起于劳倦。其流至于灭门。
鳌按。妇女虚劳。多半由于经血。即有由劳倦者。亦必内伤脾胃。及于冲任之故。不与男子虚劳一般。
大全曰。妇人冷劳。即无热虚劳也。由血气不足。脏腑虚寒。以致脐腹冷痛。手足时寒。月经失常。饮食不省。或
时呕吐。恶寒发热。骨节酸疼。肌肤羸瘦。面色蒌黄也。妇人热劳。即有热虚劳也。由心肺壅热。伤于气血。以致心神
烦躁。颊赤头疼。唇干眼涩。口舌生疮。神思困倦。四肢壮热。饮食无味。肢体酸疼。心忡盗汗。肌肤日瘦。或寒热往
来。当审其所因。调补气血。其病自愈矣。又曰。妇人有瘵骨蒸热。多因经行胎产。或饮食起居七情。重伤肝脾之所致。
又有失于调摄。或过于攻伐而成。与男子治法。稍有不同。故方亦专治妇人。薛己曰。无热虚劳。有内外真寒。有内外
真热。有内真热而外假寒。有内真寒而外假热者。若饮食难化。大便不实。饮食畏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
见风寒。此内外真寒之症也。宜用附子理中汤以回阳。八味丸以壮火。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胸腹痞胀。饮食喜冷。
手足烦热。面赤呕吐。不畏风寒。此内外真热之症也。宜用黄连解毒汤以消阳。六味丸以壮水。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
胸腹痞胀。饮食喜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热而外假寒也。亦用解毒汤、六味丸。若饮食少思。大
便不实。吞酸嗳气。胸腹痞满。手足逆冷。面赤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亦用理中汤、八味丸。当求其
属而治之。(属谓心肾也)经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泛以寒热药治之。则旧
疾未去。新病复生矣。夫所谓属者。犹主也。谓心肾也。求其属者。言水火不足。而求之于心肾也。火之源者。阳气之
根。
即心也。水之主者。阴气之根。即肾是也。非谓火为心。源为肝。水为肾。主为肺也。又曰。有热虚劳。乃壮火食气。
虚火煎熬真阴之所致也。王太仆云。如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止。是无火也。
当治其心。如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动复止。倏忽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肾。心盛则生热。
肾盛则生寒。肾虚则寒动于中。心虚则热收于内。窃谓此症。若由肝脾血虚。用四物参术。肝脾郁怒。小柴胡合四物。
脾胃气虚。补中益气汤。肝脾血虚。加味逍遥散。肝经风热。加味小柴胡汤。心经血虚。天王补心丹。肺经气虚。人参
补肺汤。肝经血虚。加味四物汤。大抵午前热属气分。用清心莲子饮。午后热属血分。四物加参、术、丹皮。热从左起
。肝火也。实则四物加龙胆、山栀。虚则四物加参、术、黄 。热从脐下起。阴火也。四物加参、术、知、柏、酒拌炒
黑。又五味、麦冬、肉桂。不应。急用加减八味丸。不时而热。或无定处。或从脚心起。此无根虚火也。加减八味丸。
及十全大补汤加麦冬、五味。武之望曰。瘵骨蒸者。此主脉之病也。夫肾主骨。骨至于蒸。真阴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