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白术 茯苓 枣仁(各二钱) 远志 当归(各一钱) 木香 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加圆眼肉七枚,煎七分,食远(即食后隔一段时间)服。愚意∶此汤之用木香,特因郁结
疼痛者设,如无痛郁等证,必须除去木香,以避香燥,岂不于气虚血动者为尤善乎?又∶远志味辛气升而散,
凡多汗而躁热者,亦宜酌用。
\x薛氏\x 加味小柴胡汤(见《古方八阵・散阵》) 亦名柴胡栀子散。治乳母肝火发热,致儿为患,及
风热生痰等证。
柴胡(二三钱) 半夏 黄芩(各一二钱) 人参(二三钱) 甘草(五七分) 丹皮(二钱)
栀子(二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
\x薛氏\x 加味四物汤(见《古方八阵・补阵》)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川芎(一钱) 芍药(二钱) 山栀(二钱) 柴胡(二钱) 丹皮(二钱)
水二钟煎服。
\x东垣\x 补中益气汤(见《古方八阵・补阵》) 治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外感不解,
体倦食少,寒热疟痢,气虚不能摄血等证。
人参 黄 (炒) 白术(炒) 甘草(炙各钱半) 当归(一钱) 陈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上加姜、枣,水煎,空心午前服。
\x《局方》人参养营汤\x(见《古方八阵・补阵》) 治脾、肺俱虚,恶寒发热,肢体瘦倦,食少作泻,口
干,心悸,自汗等证。
人参 黄 当归 白术 炙甘草 桂心 陈皮(各一钱) 熟地 五味 茯苓(各七分) 白芍(钱半) 远
志(五分)
加姜、枣,水煎服。
\x《金匮》六味地黄丸\x(见《古方八阵・补阵》) 即《金匮》肾气丸,亦名地黄丸。治肾水亏损、小便淋
闭,头目眩晕,腰腿酸软,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憔悴瘦弱,精神疲困,失血失音,水泛为痰,病为肿胀。壮
水制火之剂也。
熟地黄(八两蒸捣) 山茱萸 山药(炒各四两) 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上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白汤或淡盐汤任下。此方用水煎
汤即名六味地黄汤。
六味地黄丸并非《金匮》肾气丸,而是宋代钱乙以《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阳之剂,而于小儿应滋养肾
阴,故于肾气丸去附桂,创制六味地黄丸以补益肾阴。景岳以六味地黄丸出自《金匮》,实误,今正之。
\x《局方》八珍汤\x(见《古方八阵・补阵》) 治气血两虚。调和阴阳。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川芎(一钱) 芍药(二钱)
加姜、枣,水煎服,或加粳米百粒。
\x《局方》四物汤\x(见《古方八阵・补阵》)治血虚营弱,一切血病当以此为主。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川芎(一钱) 芍药(二钱) 水二钟煎服。
又曰∶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荣出中焦,卫出上焦。卫不足,益之必以辛;荣不足,补之必以甘。甘
辛相合,脾胃健而荣卫生,是以气血俱旺也。或因劳心,虚火妄动,月经错行,宜安心、补血、泻火。此东
垣先生治法也。
又曰∶人之少,有老态,不耐寒暑,不胜劳役,四时迭病,皆因气血方长,而劳心亏损;或精血未满,而
早年斫丧。故其见证,难以名状,若左尺脉虚弱或细数,是左肾之真阴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脉迟软或沉
细而数欲绝,是命门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至于两尺微弱,是阴阳俱虚。用十补丸。此皆滋其化源也,不
可轻用黄柏、知母之类。设或六淫外侵而见证,亦因其
气内虚,而外邪凑集耳,尤当用前药。
\x六味丸\x (即六味地黄丸。见上段)。
\x崔氏\x 八味丸(见《古方八阵・补阵》)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
大便不实,或下元冷惫,脐腹疼痛等证。
熟地黄(八两蒸捣) 山茱萸 山药(炒各四两) 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肉桂 制附子
(各一两) 用法同六味丸。
\x十补丸\x(见《古方八阵・热阵》) 治肾脏虚冷,面黑足寒,耳聋膝软,小便不利等证。
附子(炮) 五味(各二两) 山药 山茱萸 丹皮 桂心
鹿茸(制) 茯苓 泽泻(各一两) 熟地(二两)
《古方八阵・热阵》中本方无熟地,今据《证治准绳》补入,合成十味药,符合十补之名。



<目录>上卷\经脉类

<篇名>调经论外备用方

属性:\x《集验》加味八珍汤\x(见《妇人规古方》)补血调经。治妇人思虑过伤,饮食日减,气血两虚,月经不
调,夜梦交感,或出盗汗,寝成劳损。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生地(各一钱) 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