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也。



<目录>两病同治门

<篇名>腰痛又头痛

属性:腰痛又头痛,上下相殊也,如何治之?治腰乎、治头乎?谁知是肾气不通乎?盖肾气上通于脑,而脑气下达于
肾,上下虽殊,而气实相通。法当用温补之药,以大益其肾中之阴,则上下之气通矣。方用∶
熟地(一两) 杜仲(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二钱)
水煎服,一剂即愈。
方内熟地、杜仲,肾中之药也,腰痛是其专功。今并头痛而亦愈者,何也?盖头痛乃肾气不上达之故,用熟地
补肾之味,则肾气旺而上通于脑,故腰不痛而头亦不痛矣。〔合中有分,分中又有合也〕。



<目录>两病同治门

<篇名>遗精又健忘

属性:遗精,下病也。健忘,上病也。何以分治之而咸当乎?方用∶
人参(三两) 莲须(二两) 芡实(三两) 熟地(五两) 山药(四两) 麦冬(三两) 五味子(一两)
生枣仁(三两) 远志(一两) 石菖蒲(一两) 当归(三两) 山萸(三两) 柏子仁(一两)
蜜丸,每日服五钱,白水下。
〔此方乃治健忘之方,何以治遗精而亦效耶?盖遗精本是肾水之虚,而实本于心头之痛。今补其心君,则玉关
不必闭而自闭矣,所谓“一举而两得”。此合中之分,实有殊功也〕。



<目录>两病同治门

<篇名>泄泻又吞酸

属性:泄泻者,寒也。吞酸者,火也。似乎寒热殊而治法宜异矣。不知吞酸虽热,由于肝气之郁结;泄泻虽寒,由于肝
木之克脾。苟一方以治木郁,又一方以培脾土,土必大崩,木必大雕矣。不若一方而两治之为愈也。方用∶
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茯苓(三钱) 陈皮(五分) 车前子(一钱) 神曲(五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此方之奇绝,在白芍之妙。盖白芍乃肝经之药,最
善〕舒肝木之郁,木郁一舒,上不克胃,而下不克脾。方中又有茯苓、车前子以分消水湿之气,则水尽从小便出,
何有余水以吞酸,剩汁以泄泻哉?〔况又有半夏、神曲之消痰化粕,此一(合也)治而有分治之功,世人未尽知
也。〕



<目录>两病同治门

<篇名>中气又中痰

属性:中气、中痰,虽然中之异,而实皆中于气之虚也。气虚自然多痰,痰多必然耗气,虽分而实合耳。方用∶
人参(一两) 半夏(三钱) 南星(三钱) 茯苓(三钱) 附子(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盖人参原是气分之神剂,而亦消痰之妙药;半夏、南星虽是逐痰之神品,而亦扶气之正药;附子、甘草,一仁
一勇,相济而成,〔用之于三味之中,扶正必致祛邪,荡痰必然益气,分合而无分合之形,奇绝而有神化之妙,又
不可不知也〕。



<目录>上病下治、下病上治门

<篇名>病在上而求诸下

属性:头痛、目痛、耳红、腮肿,一切上焦等症,除清凉发散正治外,人即束手无策,而不知更有三法∶
如大便结,脉沉实者,用酒蒸大黄三钱,微下之,此名斧底抽薪之法。
如大便泄,脉沉,足冷者,宜六味地黄汤加牛膝、车前、肉桂;足冷甚者,加熟附子。是冷极于下,迫其浮火
上升也。此名导龙入海之法。
大便如常,脉无力者,用车前子、牛膝行之下行,此名引火归源之法也。



<目录>上病下治、下病上治门

<篇名>病在下而求诸上

属性:凡治下焦病,用药不效者,须从上治之∶
如足痛、足肿,无力软弱,膝疮红肿,用木瓜、薏仁、牛膝、防己、黄柏、苍术之品不效者,定是中气下
陷,湿热下流,用补中益气汤升提之。
如足软不能行而能食,名曰痿症,宜清肺热。
如治泄泻,用实脾利水之剂不效者,亦用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炮姜、苍术;脉迟,加肉蔻、故纸。
如尿血,用凉血利水药不效,用清心莲子饮。若清心不止,再加升麻。
如治便血,用止涩之药不效,或兼泄泻,须察其脉,如右关微、或数大无力,是脾虚不摄血,宜六君子汤加
炮姜。若右关沉紧,是饮食伤脾,不能摄血,加沉香二分。右寸洪数,是实热在肺,宜清肺,用麦冬、花粉、元参、
枯芩、桔梗、五味子、枳壳等味。



<目录>虚劳门

<篇名>劳症虚损辨

属性:二症外相似,而治法实不同。虚损者,阴阳两虚也。劳症者,阴虚阳亢也。故虚损可用温补;若劳症则忌温补
而用清补也。
两症辨法,不必凭脉,但看人着复衣,此着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