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急而兼绞转之形也,多枭动夭矫之势。《素问》曰∶“往来有力,左右弹人手。”则刚劲之概可掬。
主病 紧主寒邪,亦主诸痛。左寸紧者,目痛项强。紧在左关,胁肋痛胀。左尺紧者,腰脐作痛。
右寸紧者。鼻塞膈壅。紧在右关,吐逆伤食。右尺得紧,奔豚疝疾。
紧为收敛之象,犹天地之有秋冬,故主寒邪。阳困阴凝,故主诸痛。
兼脉 浮紧伤寒,沉紧伤食。急而紧者,是谓遁尸。数而紧者,当主鬼击。
浮紧有力,无汗,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拘急,体痛,骨节疼,此为伤寒邪在表也。独右关紧盛为饮食
内伤,两手脉俱紧盛即是夹食伤寒。遁尸鬼击者,皆属阴邪之气卒中于人,邪正交争,安得不急数乎?
中恶祟乘之,脉而得浮紧,谓邪方炽而脉无根也;咳嗽虚损之脉而得浮紧,谓正已虚而邪方痼也。咸在不治。
按天地肃杀之气,阴凝收敛,其见于脉也为紧。较之于弦,更加挺劲之异。仲景曰∶“如转索无常。”叔和
曰∶“数如切绳。”丹溪曰“如纫 线,譬如以二股三股纠合为绳,必旋绞而转,始得紧而成绳。”可见紧
之为义,不独纵有挺急,抑且横有转侧也。不然,左右弹手及转索诸喻,将何所取义乎!古称热则筋纵,
寒则筋急,此惟热郁于内而寒束其外,崛强不平,故作是状。紧之与迟,虽同主乎寒,迟则气血有亏,乃
脉行迟缓而难前;紧则寒邪凝袭,乃脉行夭矫而搏击。须知数而流利则为滑脉,数而有力则为实脉,
数而绞转则为紧脉。形状画一,不可紊也。崔氏但言如线,亦窥见梗概,第未言之透快耳。紧之一字,已
经古人工于摹写,而伪诀妄曰∶“寥寥入尺来。”思之几同寐语。夫紧脉犹之行路,不惟足高气扬,履声
接踵,抑且左右恣意,而竟比之一龙钟衰老举步不前之态,其比拟失伦,肆口无忌,何至于此。庸工犹
以为金针也,吁,可怪矣!



<目录>卷四

<篇名>缓脉(阴)

属性:体象 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 ,初春杨柳。
缓脉以宽舒和缓为义,与紧脉正相反也。故曰,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悠
悠扬扬,难以名状者,此真胃气脉也。
兼脉 主病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
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左尺缓涩,精宫不及。
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右关沉缓,土弱湿侵。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素问・玉机真藏论》∶“岐伯曰∶脾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善者不可见,恶者可见。”是故缓脉不
主疾病。惟考其兼见之脉,乃可断其为病。浮而且缓,风上乘也;沉而且缓,湿下侵也。缓而且大,风虚内
盛;缓而且细,湿痹外乘。缓而且涩,脾不能统血也;缓而且弱,肺不能主气也。
按缓脉在八卦为坤,在五行为土,在时为四季之末,在人身为足太阴脾。若阳寸阴尺上下同等,浮大
而软无偏胜者,和平之脉也。故张太素又比之“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盖土为万
物之母,中气调和,则百疾不生,缓之于脉大矣哉!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为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
令人四肢沉重不举,不及则令人九窍壅塞不通。”《脉经》云∶“脾王之时,其脉大阿阿而缓,名曰平脉。
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贼邪,死不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脾,子之扶母,为
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洪大而散者,是心之乘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
乘脾,水之陵土,为微邪,虽病即瘥。”伪诀以缓脉主脾热、口臭、反胃、齿痛、梦鬼诸证,似乎缓脉主实热
有余之证,杜撰如此。



<目录>卷四

<篇名>芤脉(阳中阴)

属性:体象 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芤草状与葱无异。假令以指候葱,浮候之,着上面之葱皮,中候之,正当葱中空处;沉候之,又着下面之葱皮。
主病 芤状中空,故主失血。左寸芤者,心主丧血。芤在左关,肝血不藏。左尺得芤,便红为咎。
右寸芤者,相傅阴亡。芤在右关,脾血不摄。右尺得芤,精漏欲竭。
卫行脉外,营行脉中,凡失血之病,脉中必空,故主证如上。
按芤之为义,两边俱有,中央独空之象。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叔和云∶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二家之言,已无遗蕴。戴同父云∶“营行脉中,脉以血为形。芤脉
中空,脱血之象。”伪诀云∶“两头有,中间无。”以头字易叔和之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