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x〔三〕滑者阳也。\x〔指下寻之三关如珠动按之即伏不进不退〕(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珠
相似。应指圆滑。又曰漉漉如欲脱。)曰滑。主肢体困弊。脚手酸痛。小便赤涩。
脉经曰。轻手得之为浮滑。重手得之为沉滑。其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若珠之隐指。今脉诀曰。
按之即伏。不进不退。则是有浮滑而无沉滑也。经曰。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是沉中亦有滑也。故王裳
言脉诀论表不及里也。且脉有独见于一部者。有通三部见者。今曰三关如珠动。非也。按之即伏。
不进不退。则是脉不往来而定。岂所谓滑乎。今取脉经所载。而去其浮中而有力之语。盖此语只言浮滑。
亦一偏之言。夫血多则脉滑。滑之本体也。若气血和顺。其动不涩不急不缓。和滑之脉。为不病。
妇人为妊子。今若曰滑为阳为病热为实。则此滑字。当带数及小实言之。大抵此脉诀言脉之形状。
往往未当。今据经改正之。而脉下所主之证。多与本脉不类。改之则不胜改。姑置之可也。
滑脉如珠动曰阳。腰中生气透前肠。胫酸只为生寒热。大泻三焦必得康。
滑脉寸居多呕逆。关滑胃〔寒〕(热)不下食。尺部见之〔脐似冰〕(热下焦。)〔饮水下焦声
沥沥〕(月信不通尿血涩。)
前脾脏歌云。单滑脾家热。今云胃寒不下食。何也。脉经曰。关滑。胃中有热。又云中实逆滑为
热实。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可明为热。池氏谬言肝木克脾土。致寒弦为肝脉。滑岂肝脉乎。
脉经曰。尺滑下利少气。脉赋解义云。男子尺滑。主膀胱冷气。小腹急胀。便漩利数。又云尺滑。
主胞络极冷。月经不调。直以滑脉为阴。主冷。不当。不若脉经所谓尺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
男子尿血为得。今脉诀云。脐似冰。则滑为阴证。又曰饮水。则滑为阳热。又曰沥沥作声。则滑为
停水之证。既言冷又言热。不知何谓。今正之。
\x〔四〕实者阳也。\x〔指下寻之不绝举之有余〕(浮中沉三候皆有力)曰实。主伏阳在内。脾虚不食。
肢体劳倦。柳氏曰。实者气结不通。欠疏快意。上部实。则气壅。下部实。则气胀。中部实。中脘不快。
素问曰。气来实
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此表里虚实之诊也。今脉实而曰脾虚。未敢信。
实脉〔寻之举〕(浮沉皆)有余。伏阳蒸内致脾虚。食少只缘生胃壅。温和汤药乃痊除。
举有余。止言浮实。故改之。
实脉关前胸热甚。当关切痛中焦恁。尺部〔如绳应指来〕(当为下痢疼。)腹胀小便〔都〕(淋)不〔禁〕(忍)。
如绳。非实脉之比。乃紧脉也。故改之。脉经曰。尺实小腹痛。小便不禁。又云小便难。少腹
牢痛。盖气来实强者。太过之脉。与淋沥相应。若云小便不禁。则膀胱不固。水泉不止。为下焦剧
寒之证矣。脉经用当归汤加大黄。盖因热而用也。小便不禁。必传写之误。后云小便难者是也。洁古于此。一
用姜附。一用承气。为两可之辞。将以为寒乎。以为热乎。
愚按洁古药注脉诀及难经。皆他人托之洁古。必非此翁之书。
\x〔五〕弦者阳也。\x〔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状若筝弦时时带数〕(端直以长。如弦隐指。)曰弦。
主劳风乏力。盗汗多出。手足酸疼。皮毛枯槁。
指下左右皆无。从前中后直过。挺然于指下。曰弦。此血气收敛不舒之候。脉诀以弦为阳。伤寒论
以弦为阴。脉赋解义亦云弦滑虽属七表。皆主于阴。活人书云。若弦而洪数者为阳。弦疾而沉且微细者为
阴。主拘急。以愚观之。经曰阴中之阳肝也。当为半阴半阳之脉。脉诀曰。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则是
有浮弦而无沉弦也。经曰。脉沉而弦者。主悬饮内痛。是沉中亦有弦。又曰时时带数。则是弦数二脉相
兼。非单弦脉也。素问曰。气来 弱。轻虚以滑。端直以长。曰弦。今不取轻虚以滑。恐有弦数
弦迟兼他脉之诊。故止以弦本状。端直以长为弦。然有弦而细。有弦而粗。看在何部。弦而 其病轻。
弦而硬其病重。大率弦脉急强。血气不和之所生也。又有偏弦双弦之诊。
〔弦脉为阳〕(端直以长)状若弦。四肢更被气相煎。三度〔解〕(温)劳风始退。常须固济下丹田。
弦浮数大四者皆劳也。大者易治。脉气未衰。可敛而正也。弦者难治。血气已耗而难补。双弦则
贼邪侵脾。尤为难治。加数则殆矣。内经曰。劳者温之。不可用解。
〔寸部脉紧一条弦胸中急痛状绳牵关中有弦寒在胃下焦停水满丹田〕(寸弦头痛胸中痛。左关
癖痛挛拘。右关有饮寒留胃。尺弦腹痛腰脚拘。)
既歌弦脉。又言脉紧。非也。此歌脉证未是未尽。今改作。脉经曰。寸弦。心下 。微头痛。
心下有水气。一云。胸中拘急。关弦胃寒。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