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之则平也。



<目录>卷四

<篇名>歌曰

属性:促脉前来已出关。常居寸口血成斑。忽然渐退人生也。或若加时命在天。
关。阴阳之交也。已出关则尽溢于寸口矣。并居寸口。则阳并于上阳盛
则烈其阴血。而斑疹生焉。洁古曰。升多而不降。前曲后倨。如操带钩曰
死。渐退者。以阳得阴则解。加进之者。独阳脱阴。故知命在天也。池氏曰。
促脉急而数。其脉溢。关至寸口。乃水火相乘。而风壅血气衰。故发血斑。
其脉渐加溢进即死。退居本位即生。
按脉经云。寸口脉促上击者。曰肩背痛。



<目录>卷四

<篇名>结脉指法主病

属性:五结者。阴也。指下寻之。或来或往。聚而却还曰结。主四肢气闷。连痛时来。
结者。阴也。兑之象也。兑为泽。阴阳和而后雨泽降。今指下寻之。脉道或
往或来。聚而却还。是阴独盛而阳不能入也。即脉经所谓缓时一止复
来者曰结。为血留而不行。气滞而不散。是龙蟠而不雨也。四肢属阳。血
留而不行。气滞而不散。则阴阳不相维。故四肢气闷矣。连痛时来者。即
下文之大肠疼痛也。
按脉经云。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按之来缓时一止者。名结阳。初来
动止。更来小数。不能自还。举之则动。名结阴。
又按刘守真曰。结脉者。迟缓而时一止为阴也。主阴盛发躁烦满。乃阳
厥极深。以至身冷脉微欲绝而缓弱。时一止者。亦胸烦躁。此止为热极
而非寒也。皆须以标本明之。



<目录>卷四

<篇名>歌曰

属性:积气生于脾脏傍。大肠疼痛阵难当。渐知稍泻三焦火。莫谩多方立纪纲。
脉结而云积气者。何也。凡人之身。左属肝主血。右属肺主气。结脉象兑。
兑居西方。为人生之右。当知有积气生于脾脏之傍。肚腹之右也。然积
气而生于脾脏之傍者。何也。营卫生会篇曰。谷气入胃。以传于肺。五脏
六腑。皆受其气。又营气篇曰。谷入于胃。乃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
专精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手太阴
出。注手阳明云。今脉而见结。如人步履维艰。而复见一蹶。是脾胃之气。
不能转输于肺。而肺又不能传送于大肠。是以留滞于脾脏之傍。而为
积气故也。然脉结而云大肠疼痛者。何也。辛不病而庚病也。辛不病而
庚病者。何也。辛于丙合为水。寒气主之。庚于乙合为金。燥气主之。辛金
者。阴金也。肺金是也。庚金者。阳金也。大肠是也。以阳金之燥气。留滞于
大肠。故阵阵而作疼痛也。然大肠痛而泻三焦火者何也。以燥气近于
火。金其畏火者也。阴金受制于脏。阳金受制于腑。从其类也。夫大肠者。
府也。故受制于三焦。治之者宜泻三焦之火。不使助其燥金之气。则痛
自减。而疾自瘳矣。但结脉终属于阴脉之极。不得峻用苦寒。亦不得急
于攻伐。只宜稍泻三焦之火可也。诚恐后人以腹痛之故。误投辛热。则
津液枯而燥愈甚。求其愈也难矣。故叮咛告戒之曰。莫谩多方立纪纲也。
按李东垣兰室秘藏七圣丸。治大肠疼痛。不可忍。全引用此诀。附七圣
丸方。羌活一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另研。一两五钱。大黄八钱。煨槟榔。桂
去皮。木香川芎。以上各五钱。上除郁李仁另研入内。共为细末。炼蜜为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食前取大便微利。一服而愈。切
禁不得多利大便。其痛滋甚。又按刘守真痔疾论曰。手阳明大肠。名曰
害蜚。六元正纪论阳明又曰。司杀府大肠。谓害蜚谓金。能害五虫。又曰。
司杀府谓金主杀。既有此二名。何以自生虫。盖谓三焦相火盛而能制
阳明金。故木来相侮。内经曰。侮谓胜己也。木主生五虫。叔和云。风主生
于脾脏傍。大肠疼痛阵难当。渐觉稍泻三焦热。莫谩多方立纪纲。此言
饮酒多食热物。脾生火热。而助三焦气盛。火能生土也。当泻三焦火。热
退。使金得气而反制木。木受制则五虫不生。病自愈矣。



<目录>卷四

<篇名>代脉指法主病

属性:六代者。阴也。指下寻之。动而复起。再再不能自还。曰代。主形容羸瘦。口不
能言。
六代者。阴也。中土之象也。代而谓有中土之象者。何也。谓其动而中止
也。然促结之脉。亦动而中止。不谓之土也。以促结虽动而中止。无有常
数。代则不然。动而中止有常数也。何谓止有常数。假令五动一止。仍是
五动也。七动一止仍是七动也。代有常数。而谓之土者何也。以土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