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外证,日轻夜重,面白痰清

因忧愁大怒,则吐血而后痰嗽,少寒多热,左寸沉小而数;外证,心下噎塞,情思不乐
,饮食不下。
或蛊注相传,死魂相逐,则先呕血,不知来处,微有痰嗽,渐成寒热,两手脉弦细而数
,外证,饮食不为肌肤,颊红变动不常,身体酸痛倦,及嗽损咽痛多痰,或喘或泻则死。
先因伤湿、伤寒解利不尽,虽病退人起,饮食减少,不生肌肉,身倦无力,劳力则热,
身体酸痛,状如劳伏,但不吐血,不发潮热,经二三年医无验。此是余毒伏在经络,其脉弦
也,再发则愈。
\x《三因》论状\x 伤风咳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伤寒咳者,憎寒发
热,无汗恶
寒,不干烦躁。伤暑咳者,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沫,声嘶咯血。伤湿咳者,骨节烦痛,四
肢重者,洒洒淅淅。喜伤心,咳而喉仲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自汗咽干,咯血。此劳
伤心,小肠受之,咳与气俱失。怒伤肝,咳而两胁下痛,不可转侧,则两 下满,左胁偏痛
引少腹。此怒伤肝,胆受之,咳呕胆汁。思伤脾,咳而右胁下痛,隐隐引肩背。甚则不可动
,腹胀心痛,不欲食。此饥饱之伤,胃受之,咳而呕,呕则长虫出,忧伤肺,咳而喘息有声
。甚则吐血,吐白沫涎,口燥声嘶。叫呼伤肺,大肠受之,咳而遗矢。恐伤肾,咳而腰背

引痛。甚则嗔,咳涎,寒热,引腰背,或喘满。房劳伤肾,膀胱受之,咳而遗溺。久咳不已
,三焦受之,咳而腹满不饮食。
咳、嗽、喘、逆气、短气分别不同。
咳者,无痰有声,喉中如痒,习习如梗,甚则续续不止,连连不已,冲膈击胸。外有心
咳、一切血证、肺咳上逆。
嗽者,有痰。外有劳瘵喘促嗽血、肺痿、肺痈。
喘者,促促而气急,喝喝而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攘肚。外有香港脚。
逆气者,但香港脚上而奔急。外有肺中风、肺中暑、肺热、肺寒、肺水、肺痹、肝热胆寒
、心热肠痹、痰水。
短气者,呼吸难,数则不能相续,似喘而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外有脾中风、脾中寒
、肺热、肾虚、历节风、忧气、胸痞、痰饮。
\x【治】\x 咳嗽谓无痰而有声。《素问》云∶咳乃皮毛先受邪气以从其合,其寒饮
食入胃,从脾脉上至肺,肺寒则内外合邪,因有咳证。
肺咳,麻黄汤;大肠遗矢,赤石脂禹余粮汤、桃仁汤。
脾咳,升麻汤;胃吐虫出,乌梅汤。
心咳,桂枝汤;小肠气失,芍药甘草汤。
肝咳,小柴胡汤;胆呕苦汁,黄芩半夏汤。
肾虚,麻黄细辛附子汤;膀胱遗溺,茯苓甘草汤。
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其状,咳,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令人多涕唾而
面浮肿气逆也。异功白术散。
逆,逆谓气上逆肺,壅而不下。上气逆者,皂荚丸;火逆上气,麦门冬汤;上气脉浮者
,麻黄浓补汤;上气脉沉者,泽漆汤。泽漆(五)、桑白皮(六)、射干(泔浸)、黄芩、白术、
茯苓(四)、竹茹,治气上逆,为热所作。
\x治法\x 无痰而有声者,以辛润其肺,青皮以散三焦之气壅。有痰而嗽者,治痰为
先,下气为上。痰而能食者,下之。不能食者,浓朴汤治之。痰而热者,柴胡汤加石膏主之
;痰而寒者,小青龙加桃仁主之。
\x张之治痰\x 以通圣散加半夏。暑嗽以白虎、凉膈;火嗽以黄连解毒;湿嗽以五苓
、白术;燥嗽以木香葶苈散;寒嗽以宁神宁肺散,为上也。更分以吐、汗、下为佳。
\x方\x 南星、半夏、枳壳、陈皮。风痰脉弦,加通圣;热痰脉滑,小柴胡,洪加青黛、连
;气痰脉涩,加青、陈皮;湿痰脉缓,加术、防己;寒痰脉沉,加桂、杏、小青龙;发热加
芩、桔;痞加枳实,重加茯苓;气上逆加葶苈;气促加参、桔;浮肿加郁李仁、杏仁、泽泻
、茯苓;上热喘涌,加寒水石、石膏;大便秘加大黄;能食加大承气;不能食加朴。
\x利膈丸\x 治胸中不利,痰嗽喘促。
木香 槟榔(一钱半) 枳实(炒,一两) 朴(三两) 大黄(酒制,一两) 人参 当归(
各三钱)
\x紫苏饮子\x 治脾肺受寒,痰涎嗽。
紫苏子 桑白皮 青皮 陈皮 杏仁 麻黄 炙甘草 五味子 半夏 人参。
\x千缗汤\x 治痰妙。
半夏(一两,生) 大皂角(半两,去皮子) 雄黄加之(大治痰)
上同入绢袋中,水三升,姜八片,煎至半,以手操洗之,取清汁服。
大热大饮凝于胸中而成湿,故痰作矣。宜吐之。
\x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汤\x 治风寒。行痰开腠理。本方加麻黄、杏仁、桔梗。
\x降火导痰汤\x 治火。
黄芩 黄连 栝蒌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