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结于踵)。又属足太阳膀胱经(《灵枢》曰∶足太阳
之脉,循京骨至小趾外侧。所生病者,小趾不用。又曰∶足太阳之筋,起于足之小趾,上结于踝,其病小趾支,
跟肿痛。又曰∶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趾之端也,为井金)。



<目录>后编・枢要

<篇名>原病篇第一

属性:娄全善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人得其气以有生。故血气也,上下也,虚实也,寒热也,皆一阴阳
也,五脏也,六腑也,十二经也,五运六气也,皆一五行也。病态千万,皆不出此。故诊病者,必先分别血气、
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务在阴阳不偏倾,脏腑不胜负,
补泻随宜,适其病所,使之安痊。而已尔。”
《灵枢》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清湿袭虚,则
病起于下。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盖风雨寒热,无虚则不能独伤人。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
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
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
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
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
或着输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
于缓筋。其着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
胃之间,水溱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 满雷引,故时切痛。其着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
饥则益小。其着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其着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
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其着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着于肠胃之募原也,
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其着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邪气淫 不可胜论。
积之始生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盖厥气生足 , 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
胃,入于肠胃则 胀, 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
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
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此病之起于阳者也。其伤脏而起于阴者,忧思
伤心;重寒伤肺;愤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
生病者也(稍次《百病始生》篇文)。
《难经》曰∶病从后来者为虚邪(谓生我者),从前来者为实邪(谓我生者),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谓
克我者),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谓我克者)。自病,为正邪(本经自病,无他邪相干也)。假令心病(心经有
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中风者,肝木先病,木生火,是从后来也。火中有木,木克土,无土则水至矣,故为
虚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饮食劳倦者,脾土先病,土生于火,是从后来也,火中
有土,水不能至,则子能制鬼矣,故为实邪)。中湿。得之为贼邪(中湿者,肾水先病,水克火,是从所不胜
来也。既不能胜,故为贼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伤寒者,肺金先病,火克金,是从所胜来也,胜则不能为
害,故为微邪)。伤暑得之为正邪(伤暑者,心火自病)。余仿此(稍次《五十难》文,末增一句)。
《素问》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收敛也,引急也)。诸气 郁,皆属于肺( ,
满也。郁,奔迫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 ,皆属于火(瞀,目不明也。 ,筋跳掣也)。诸痛痒
疮,皆属于心。固泄,皆属于下(厥,气逆也。固,禁固也。泄,不诸厥禁也。下,谓下焦肝肾气也)。诸痿
喘呕,皆属于上(上,谓上焦心肺气也,肺热叶焦,发为痿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痉,强急也,太阳伤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
暴强直,皆属于风。(阳内郁而阴行于外)。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上鼓,击也。下鼓,如鼓声也)。
诸病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