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斑烂。瘾疹如锦文而咳。心闷呕清汁。葛根橘
皮汤。(杂九十四)屡用之验。黄连橘皮汤亦佳。(杂一
百二十五)(广州褚 子斑如坏梨靥)热病发斑者。与时气发斑同。或未汗下。或已汗下。热毒不
散。表虚里实。热毒乘虚出于皮肤。遂发斑疮。瘾疹如锦纹。俗呼疮麸。素问谓之疹。(发斑者
。下之太早。热气乘虚故也。下之太迟。热留胃中。亦发斑。服热药过多。亦发斑。微者赤
斑出。五死一生。剧者黑斑出。十死一生)大抵发斑不可用表药。表虚里实。若发汗开泄。更增
斑烂也。皆当用化斑汤、(杂百二十)玄参升麻汤、(杂九十五)阿胶大青汤、(杂九十六)猪
胆栀子汤。(杂四十四)或与紫雪大妙。可下者。与调胃承气汤。(正四十三)(暑月阳气重者
。常宜体候。才有赤点如蚊蚤咬。却急治之)○又有阳毒发斑。见十九问。二十一问。宜参酌
之。
\x(九十一)问谵语\x
病患有谵语。有郑声二证。郑声为虚。当用温药。白通汤主之。(正九十七)谵语为实。当须
调胃承气汤主之。(正四十三)服调胃承气而谵语止。或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再与之。仲景云。
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重也。重语也。世多不别。然谵语郑声。亦相似难辨。须更用外证与脉别之
。若大小便利。手足冷。脉微细者。必郑声也。大便秘。小便赤。手足温。脉洪数者。必谵语也。
以此相参。然后用药万全矣。大抵伤寒不应发汗。即谵语。(仲景云。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
为在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实则谵语)谵语属胃。和中则愈。不和则
烦而躁。宜调胃承气汤。然亦有三阳合病谵语者。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中不仁。
面垢谵语遗溺。其脉必滑实。不可汗下。宜白虎汤。(正六十四)有胃实谵语者。病患身热汗出。
大便硬为胃实。宜调胃承气汤。(正四十三)大承气。(正四十一)外台承气汤。无芒硝尤
稳或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仲景云。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此为津液不和。与柴胡桂
枝汤)(正三十一)(和其营卫。以通津液后自愈。恐人作燥屎攻之。慎不可攻也)有下利
谵语者。(下利谵语。有燥屎也。调胃承气汤)(正方四十三)(小承气汤主之)(正四十二)
有下后谵语者。(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
汤)(正三十三)有妇人热入血室谵语者。(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
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
焦。速用小柴胡汤主之)(正二十九)(若行汤迟热入胃。令津燥。中焦上焦不荣。成血结胸
状。须当针期门也。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已
上二焦。热结在期门也。若犯胃气。昼夜谵语喜忘。小腹满。小便利。属抵当汤证中)(正九十
一)○又问。仲景云。无犯胃气何也。答曰。热因经水适来。乘虚入室。故血室有热。遂令谵语
。当以小柴胡解之。(正二十九)却与胃实谵语不同。胃实有燥粪。故宜调胃承气汤下之。(正
四十三)若血实有热谵语。非胃家实。仲景恐人作胃实攻之。故曰无犯胃气也。大抵谵语是热。属
阳而反见阴证者逆。
\x(九十二)问吐血\x
伤寒吐血。由诸阳受邪。热初在表。应发汗而不发汗。热毒入深。结于五脏。内有瘀积。故
吐血也。瘀血甚者。抵当丸(正方九十)轻者桃仁承气汤(正四十四)兼服犀角地黄汤(杂八十
六)三黄丸(杂九十八)
\x(九十三)问腹痛(腹胀满附)\x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是有表。复有里。仲景所以用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正方十二)痛甚者。加大黄。(正方十三)(桂枝加芍药。即是小建中也。太阴脉弱自利。设当行
大黄芍药者宜减之。其人胃虚。阳气易动故也。下利者。先煎芍药十余沸)难经云。痛为实
。大抵痛宜下。(仲景云。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正四十一)(又曰
腹中满痛。此为实。当下之。属大柴胡汤)(正方三十)腹痛有二证。有热痛、有冷痛、尺脉弦、肠鸣泄利而痛者冷痛也。
小建中汤主之。(正三十七)仲景云。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小柴
胡去黄芩加芍药)(正方二十九)阴证腹痛。即四逆散、(正七十六)通脉四逆加芍药汤。(正
八十一)腹痛小便不利者。真武汤(正一百五)关脉实。腹满大便秘。按之而痛者。实痛也。桂枝
加大黄汤。(正方十三)
黄连汤、(正八十三)大承气汤主之。(正四十一)○又问腹胀满者何也。阴阳不和也。桔梗半夏汤最良。(杂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