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葛清胃散。右关细数,脾阴不足者,知栀补血汤、知柏戊己汤;虚而热甚者,栀连补血汤、栀连戊己汤。三焦热甚,右尺实数者,竹叶石膏汤,加山栀、黄芩。

  虚阳上浮,右尺浮大,沉按无力者,当用八味肾气丸,温补天真,敛真阳之火,摄伏以降之

  导赤各半汤

  见中风中热门。

  天王补心丹

  见内伤嗽血门。

  栀子清肝散

  栀子丹皮柴胡当归白芍药牛蒡子黄芩甘草

  龙胆泻肝汤

  见胁痛。

  知柏四物汤

  见呃症门。

  家秘肝肾丸

  见内伤嗽血。

  火府丹

  治热结上焦,小便不利。

  生地木通甘草黄芩山栀

  知柏导赤散

  治热结中焦,小便不利。

  生地木通甘草知母黄柏

  栀连导赤散

  治热结下焦,小便不利。

  生地木通甘草山栀川黄连

  知柏天地煎

  见内伤嗽血门。

  家秘泻白散

  见咳嗽门。

  二冬二母汤

  见燥热咳嗽。

  清金一物丸

  见伤热咳嗽。

  栀连平胃散

  见内伤呃症。

  干葛清胃散

  升麻丹皮生地当归石膏川黄连干葛甘草

  知柏补血汤

  知母黄柏黄当归身

  知柏戊己汤

  知母黄柏甘草白芍药

  栀连补血汤

  山栀黄连黄当归

  栀连戊己汤

  山栀黄连甘草白芍药

  竹叶石膏汤

  知母石膏拣冬竹叶山栀黄芩

  八味肾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

  桢按:火冲眩晕之症,有三大法门。有五志厥阳之火,膏粱积热之火,二者皆能上冲致眩,此名实火眩晕,当用导赤各半汤、火府丹、龙胆泻肝汤、栀连平胃散、竹叶石膏汤等以清之。有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而晕者,此名阴火眩晕,当用天王补心丹、知柏四物汤、肝肾丸、天地煎等,养阴滋阴,敛而降之。有真阳不足,无根之火,失守上炎,亦令人眩冒不止,此名虚阳眩晕,当用桂附八味丸、四逆汤等,摄伏降之。例如发热烦躁等症,亦有三条分别:实火攻冲而烦躁者,名曰实热烦躁,此火扰于中,大用苦寒之药,以直折之;有真阴内耗而烦躁者,名曰阴虚烦躁,此阴亏火旺,当用养阴之药,滋阴降火,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有真阳不足,虚阳上浮而烦躁者,名曰阴极发躁,此阴寒之极,反见虚阳之假象,当用补阳之药,益火之原,以消阴翳者。

  [卷二] 喘症论

  秦子曰:喘者,促促气急,喝喝喘息,甚者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与短气不相接续,逆气上奔而不下者不同。若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谓之哮。《正传》云: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名。河间云: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盛而息粗。诸经皆令人喘,而多在肺胃二家,喘而咳逆嗽痰者,肺也;喘而呕吐者,胃也。今立外感三条,内伤六条。

  [卷二:喘症论] 外感喘逆

  【风寒喘逆之症】头痛身痛,身发寒热,无汗恶寒,喘咳痰鸣,气盛息粗,此外感风寒【风寒喘逆之因】外冒风寒,皮毛受邪,郁于肌表,则身热而喘;逆于阳明,则呕吐而喘;壅于肺家,则咳嗽而喘;肺风痰喘之症也。

  【风寒喘逆之脉】浮缓为风,浮紧为寒。六脉俱浮,表有风寒;六脉沉数,寒郁为热。

  【风寒喘逆之治】风气胜者,宜散风解表,防风泻白散、防风桔梗汤。寒气胜者,小青龙汤、三拗汤、麻黄定喘汤。寒郁成热,逆于阳明,呕吐者,干葛竹茹汤、平胃散。

  防风泻白散

  见前哮症。

  防风桔梗汤

  肺风痰喘,此方甚妙。

  防风半夏枳壳陈皮桔梗不应,加桑白皮、地骨皮即效。

  小青龙汤

  见前溢饮门。

  三汤拗

  见前风痰门。

  麻黄定喘汤

  肺受寒邪,未经郁热者用。

  麻黄杏仁枳壳桔梗苏子橘红甘草

  干葛竹茹汤

  清理胃气,去烦止呕。

  干葛竹茹广皮白茯苓熟半夏甘草有风,加防风。有寒,加生姜。

  平胃散

  治胃气不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