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理论和方法,这就是∶“常心念一,以还
丹田”。
常心念一∶《老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便
是指道之根,气之始。人要长生,当修这一个根本。所以《管子・白心》说∶“内固之
一,可以长久。念一就是守一,亦称抱一、修一等。一即是人的生成精气,即真阴元阳,又称
真气、元气、正气等。念一就是精神专注,修练真元之气,简言之就是精神内守,与元气相抱,
以达到使精、气、神三者合一,都得到滋养。这是古代养生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本文将
“常心念一”作为纲要,要求练功者,要经常心中想一,专心治一。
以还丹田∶道家把生成人的先天之精和长养人的后天之精气,包括空气中的精气和饮食中
五谷之精,称之为“丹”或“金丹”,认为丹是生成和长养人的根本。《无上玉皇心印妙经》
所以说人“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天仙正理》指出∶“金丹是真阳
元气”,“仙道以精气神三元为正药,以练三合一喻名炼药,是理最精微,其法最秘密。”练功
修心养性的目标,就是为了滋养精
气神,使三者合一,还归于丹田之处,以延年益寿。所谓“丹田”从根本上理解应是人
体藏养生长“内丹的土地”,即真阴元阳出入长养的处所。对于“丹田”部位,古今认
识不一,有脐下一寸、一寸二分、二寸、二寸五分等说,有上、中下三丹田之说,但就其
本质,不必拘泥于几寸几分,而应以实际的出入场所为准。多数人的真元之气出入于脐下
少腹之中,意守丹田时,只要一意专注于脐下少腹即可,待练到气还归丹田,产生了感传
现象,如气行、气散感,发热、充实感等后,便会自然而知其位。所以本文最后强调要追求
“自然之道”。当练功达到精气神三者合一,使人体内“丹”复生,归还于“丹田”后,便
可救人于不衰、不早亡,所以文中说∶“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去则衰朽”。
本篇还指出,行气的作用主要在于补里,导引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调肢体。补里就是调理在
体内的脏腑。练功贵在精诚勤习,不拘形式,活动言谈之间,白天晚间,都可抽出一定时间
进行练习。初学之人,还可根据绘制的导引图,根据病情,行气导引。遗憾的是,本法的导引
图早已佚散,但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来看,古人传授导引之术,非常重视绘制动作
图,供学人模仿。



<目录>十四、补益门

<篇名>(九)彭祖谷仙卧引法

属性:〔原文〕彭祖谷仙卧引法除百病延年益寿。居常,解衣被,卧。
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
又云,伸左脚,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脾。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
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瘕(假。腹中肿块),利九窍。
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脊。痹、偏枯,令人耳声(聪)。
两足内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气。
踵内相向,五息止,短股,徐五络之气。利肠胃,去邪气。
掩左胫、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肺。去风虚,令人明目。
张胫两足指,号五息止。令人不转筋。
两手牵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
外转两足十通,内转两足十通止。复诸劳。
凡十节,五十息,五五二百五十息。欲导引常夜半至鸡鸣,平旦为之。禁饱食沐浴。
〔解说〕彭祖的卧式导引法,有除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导引时应在清静居室中,
松衣解带,仰卧于床进行。本导引术共有十节,每节以五息为一次,每节连做五次。每节
五息十节计五十息。每节连做五次,五五共二百五十息。导引时间宜在夜半至鸡鸣或平旦
(天大亮的时候)。导引前禁饱食和洗发澡身。
第一节∶仰卧伸腰,先引气至小腹(丹田),然后行五息,连做五次,共呼吸二十五息
(以后各节均如此进行)。这样可引肾中气行。治疗消渴,调和阴阳。
第二节∶伸出左脚弯屈起右膝,使右膝内压左脚上,行五息,连做五次,引脾中气行。可
祛除心腹内寒热邪气,胸膈受邪胀满不适。
第三节∶上体坐起,两臂前举,用手拉两脚趾,行五
息,连做五次,引腹中气行。可治疝气、腹中肿块,并可通利九窍(眼耳口鼻七
窍加肛门、尿道)。
第四节∶仰卧,两脚十趾伸直后仰,行五息,连做五次,引腰中气行。可治腰脊痹,
半身不遂,并可以使两耳听力聪明。
第六节∶仰卧,伸展两腿,分开两脚,使两足掌朝内转,足跟向外,脚趾相对,行五
息,连做五次,引心肺气行。可治咳逆上气。
第七节∶仰卧,两腿并拢,踵向内相对,脚尖向外伸展,行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