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以易简方云。矾红阿魏不宜常服。用以治疟黄丹为衣。最好若食积 瘕痞胀。

  得真阿魏却甚良。然亦在修合之际。用好米醋煎陈米糊为丸。自洗米至作糊。不着水纯用醋为妙。

  蓬莪术(五两煨) 青皮(五两去y) 陈皮(五两去白) 京三棱(五两煨) 胡椒(三两) 干姜(三两) 阿魏(二两酒化) 矾红(为衣用)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矾红为衣。每服六十丸。

  不拘时。治瘴疾生姜桔皮汤。下大病后饮食难化。及中脘停酸。姜汤下心腹胀满紫苏汤下。酒疸食疸遍心皆黄。大麦煎汤下。酒伤面黄。腹胀或时干呕煨姜汤下。脾气刺痛菖蒲汤下。两胁引乳作痛沉香汤下。瘴疟外因四时之气乖戾。内因积食生冷而成。留者攻之。故用阿魏棱术以去积冷。积为患气快则消。气滞则聚。得热则行。得寒愈结。青陈皮之辛温以快气。椒姜之辛热以散冷结。用矾红为衣者。假其土性以培脾胃耳。治瘴用之以温中。消积甚得其宜。

  卷下 温中方

  感应丸

  治疟初起。先服以去冷积。及治饮食生冷。硬物停积不化。心下坚满。胸膈痞闷。两胁胀痛。

  心腹大痛。霍乱吐泻。大便频后重迟涩。下痢赤白。脓血相兼。米谷不消。愈而复发。呕吐痰逆。

  恶心喜睡。大便或秘或泄。不拘新久。积冷并皆治之。

  南木香(一两五钱去芦) 丁香(一两五钱) 干姜(一两炮) 肉豆蔻(去皮捶碎去油二十粒) 百草霜(二两研细末) 巴豆(去心去油净七十粒) 杏仁(去皮去尖四十粒研烂如膏)

  上将前四味为末。同草霜。杏仁研匀。又将好黄腊六溶化作汁。以重棉滤去渣。更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

  煮腊数滚。倾出候酒冷。其腊自浮。取腊听用。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五钱。先于铫内熬。令不散香熟。次下煮过腊四两化作汁。就铫内拌和。前药末作锭。以油单纸裹之旋丸。每服十丸。绿豆大。姜汤送下。或用陈皮半夏汤送下亦可。

  卷下 温中固下方

  姜附汤

  治瘴病内弱发热。或寒热往来。痰逆呕吐。头痛身疼。或汗多烦躁。引饮或自利。小便赤兼主卒中风。

  黑附子(大者要一两以上者一个炮去皮脐)

  分作四服。每服加姜十片。煎温服。如欲冷者。候冷服之。不拘时。

  瘴病痰逆呕吐自利者。脾土无阳。虚寒也。汗多者。阳气外泄也。烦躁引饮小便赤者。阳气上浮。

  心肺焦熬而然也。头痛心疼者。虚寒外甚也。是方用附子之辛热以温脾。收外泄之阳气。佐以生姜又能发散外寒。候冷服之。则能导心肺之热下行。除下焦宿冷。以热攻热。为治重瘴之良方。大意先见附子论。

  卷下 温中固下方

  干姜附子汤

  治瘴毒。阴虚发热。烦躁手足冷。鼻尖凉。身体重。舌苔黑。引饮烦渴。自利呕逆。汗出恶风。

  大附子(一个,去皮脐分作四服) 干姜(二钱炮)

  上水煎。欲饮水者。冷服之。瘴病烦渴引饮。

  舌黑阳气上浮。心肺极热也。手足冷。鼻尖凉。吐利脾土无阳。虚寒也。身体重。寒气外盛也。汗出恶风。阳气外泄。不能卫皮毛也。姜附之辛热能温中祛外寒。而收外泄之阳气。冷冻饮料之以导心肺之热下行。而暖下焦上焦之热下行。中下二焦温暖。则寒热退。诸病息矣。

  卷下 温中固下方

  沉附汤

  治瘴病上热下寒。腿足寒厥。

  大附子(五钱) 沉香(磨浓汁)

  上姜七片煎。八分乘热入沉香汁。勿令十分热。放冷服之。

  此药既主上热下寒。须真正沉香方佳。虽弄沉亦不济事。况此香自有数种。既用服饵当以滋味别之。

  如咀嚼而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用者。须审择以对证。附子率用小者。及漏芦侧子之类。谓难得大者。然阴毒及冷瘴。但欲一时壮阳气可也。若虚而藉降气敛阳。倘非地道大附子。非徒药之无益。

  夫亦处方者之罪也。瘴病本上热下寒。加之腿足寒厥。乃下焦肾经阳气尽浮于上。肾经空虚之极。

  是方用附子。乃肾经本药。加以沉香能引上焦阳气上肾。肾中有阳气则下元暖。根本固而邪气自息矣。

  卷下 温中固下方

  冷汤

  治瘴病内寒外热。咽噎干燥烦渴不止。

  人参(五钱) 甘草(三寸炙) 淡竹叶(十四片) 大枣(五枚) 大附子(一钱去皮) 上水煎服。

  瘴病内真寒外假热。咽噎干燥。烦渴不止者。心肺热也。人参之甘。能补脾气生津液。利痰。

  甘草之甘。能和平。二味合用。能缓心肺之火。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