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拒痛者,邪未
尽也,仍宜清利。无拒痛者,阴虚而阳亢也,生地、麦冬、枣仁、茯神安神为主。



<目录>卷之三\里证

<篇名>多睡

属性:时疫初起多睡,兼身重者,热邪阻滞其经脉也,有汗白虎汤,无汗或加麻黄。屡经汗、下后,表里热愈甚,二
便俱利而身痛、多睡者,阴伤也,四物,六味、生脉三方合用,大剂养阴方效,失治即危。服此数剂,身痛已和,
表里热退,而仍多睡者,于三方中加生枣仁即愈。若夫平素脾虚多睡,多痰嗜睡者,一受疫证,必更嗜睡,当于时
疫药中,参之以理脾消痰之品。



<目录>卷之三\里证

<篇名>身冷

属性:诸病身冷皆属阴证,在时疫多属热证,须从气、色、神、脉、舌苔中辨其端倪。果系时疫,则当分初、中、末
以治之,不可紊也。时疫初起,往往有身冷、自利,腹痛、作呕,全似阴证者。若舌有浓白苔,身有秽气,心
烦、多汗,面色油垢,小便黄、短、数,有一、二证现,便是疫邪直入太阴,先里后表,非真阴寒证。兼呕利,藿
香正气散、四苓散;无呕利,达原饮。服一、二剂后,即发热矣。时疫传变发热之后,谵妄、昏沉,舌燥,腹满、
便秘而身冷者,先表后里证,三承气、大柴胡选用;无结证者,白虎汤。时疫末路,屡经汗、下,表里无邪,胸、
腹无滞,二便自和而身冷者,当以脉为主。脉虚细不振者,用药太过而成脱证也,急宜温补,少缓即死,生脉散
加、术、苓、芍,平补阴阳;冷甚者加熟附子。
时疫身冷一证,最难下手。初起时,若寒热不辨,且勿妄投汤剂,当少待之,多则一、二日,少则半日,多有
自行传变,即发热、烦渴者,此时则易于用药。若已经发热传变之后,变为身冷,则自有口燥、舌干、不得卧诸证
在,此时药不可缓,缓则热深厥深,虽下后厥回,往往亡阴而死。身冷与恶寒不同,而病机颇同,当与恶寒条参
看。



<目录>卷之三\里证

<篇名>呃逆

属性:时疫呃逆与伤寒不同∶伤寒呃逆,虚、实、寒、热俱有;时疫呃逆,惟热结下焦而已。凡见呃逆,即当下之,
下之不止,按其脐腹有硬痛拒按处,仍当下之,有下至十数次方止者。总之逐尽结热,肠胃通达,其呃自止。慎不
可用丁香柿蒂汤,治呃而遗结热,致成危证也。



<目录>卷之三\里证

<篇名>吐蛔

属性:伤寒吐蛔,多寒热错杂;时疫吐蛔,则有热无寒。治此证之当汗、当清、当下,一以传变之大势为主,惟加乌
梅、黄连以安之,慎勿用乌梅丸中诸辛热药,致成危笃也。



<目录>卷之四

<篇名>汗法

属性:时疫贵解其邪热,而邪热必有着落。方着落在肌表时,非汗则邪无出路,故汗法为治时疫之一大法也。但风
寒汗不厌早,时疫汗不厌迟。风寒发汗,必兼辛温、辛热以宣阳;时疫发汗,必兼辛凉、辛寒以救阴。风寒发汗,
治表不犯里;时疫发汗,治表必通里。其不同有如此,故方疫邪传变出表时,轻者亦可得表药而汗散,若重者,虽
大剂麻黄、羌、葛,亦无汗也,以伏邪发而未尽之故。亦有不用表药而自汗淋漓,邪终不解者。盖此汗缘里热郁蒸
而出,乃邪汗,非正汗也,必待伏邪尽发,表里全彻,然后或战汗,或狂汗而解,所谓汗不厌迟者,此也。辛凉发
汗,则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之类是;辛寒发汗,则大青龙,九味羌活、大羌活之类是;发表兼通里,则吴氏三
消饮、六神通解散、防风通圣散之类是。
更有不求汗而自汗解者。如里热闭甚,用大承气以通其里,一不已而再,再不已而三,直待里邪逐尽,表里自
和,多有战汗而解,此不求汗而自汗解者一。又如里热燥甚,病者思得凉水,久而不得,忽得痛饮,饮盏落枕而汗
大出,汗出即解,此不求汗而自汗解者二。又如平素气虚,屡用汗药不得汗,后加人参于诸解表药中,复杯立
汗,凡不求汗而自汗解者三。又如阴虚及夺血,枯竭之
极,用表药全然无汗,用大滋阴、润燥、生津药数剂而汗出如水,此不求汗而自汗解者四。
总之疫邪汗法,不专在乎升表,而在乎通其郁闭,和其阴阳。郁闭在表,辛凉、辛寒以通之;郁闭在里,苦寒
攻利以通之。阳亢者,饮水以济其阴;阴竭者,滋润以回其燥。气滞者开导,血凝者消瘀。必察其表里无一毫阻
滞,乃汗法之万全,此时疫汗法,理不同于风寒。
谨撮诸汗证,详列于下∶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背痛,腰痛,肩臂痛,膝胫痛,周身肢节痛。



<目录>卷之四